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0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4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73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6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05
极刑录:醢刑执行的全过程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种古代最残忍的刑罚——醢刑。它能把活人捣成肉酱,也能让死人尸骨无存。这种刑罚究竟有多残酷?它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政治深意? 醢刑又称为“菹”,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当时最残酷的刑罚之一。它并非简单的处决,而是要将受刑者的肉体彻底捣为肉酱,连骨头都不剩。这种刑罚多用于惩罚大逆不道的重罪,尤其是臣子的叛乱、弑君等挑战最高权力的行为。 比如,商纣王曾醢杀九侯,只因九侯之女不愿逢迎纣王;西周时期,伯邑考因不从妲己,被剁为肉酱,甚至被做成肉饼送给其父姬昌食用;孔子的弟子子路战败后,也被处以醢刑,剁成肉泥。这些案例,无一不彰显着王权对反抗者的极端残酷。 醢刑的执行过程更是血腥至极。最初,它甚至要求受刑人是活着的——刽子手会将犯人推进大臼,用粗木棍或铁棍活活捣死,鲜血四溅,惨不忍睹。后来统治者为了彰显“仁德”,改为先将犯人杀死,再剁成肉酱。但无论哪种方式,其目的都是彻底毁灭受刑者的肉体存在。 与绞刑等相对温和的刑法相比,醢刑的公开处决方式更加血腥,尸体处理方式更加彻底:绞刑保留全尸,允许家属收敛安葬;而醢刑则将犯人剁成肉酱,甚至分赐诸侯,以此展示王权的残酷和不可挑战。 这种刑罚的政治震慑层级极高。它不仅是对受刑者的惩罚,更是对所有人的警告:反抗王权,下场就是尸骨无存,不入轮回。纣王将梅伯的肉酱分赐诸侯,刘邦将彭越的肉酱遍赐诸侯,都是为了将恐怖效应最大化,渗透到统治阶层的每一个角落。 醢刑的存在,深刻反映了古代王权对于挑战其根本秩序行为的极度恐惧与残酷报复。它既是远古刑法野蛮性的缩影,又体现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则在遭遇最严重挑战时,所爆发出的野蛮与专制本质。 从商周到后世,醢刑虽然逐渐减少,但它作为一种恐怖的象征,始终存在于历史记忆与文献之中。它提醒我们,在古代王权面前,反抗者的命运,往往比想象中更加悲惨。 #死刑 #酷刑 #醢刑 #极刑#刑罚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9: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6: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