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94
00:00 / 04: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7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八角星纹彩陶豆-解锁古代分餐文化 #豆 #冷知识 #古代家具 #分餐制 #饮食文化 “豆”,在新石器晚期到汉代之间比较盛行。你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豆”的外形酷似一个放大版的高脚杯,但它可不是用来装酒水的。它的用途和现代的分餐盘类似。如果豆的器物上精心绘制了图案,就像这个八角星纹。那这种精心制作的豆在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功能往往是礼器。日常做餐盘用的是那种没有图案的,毕竟资源是稀缺的,好东西都是特定关键场合才拿出来用一下。那时的人们在地面上烹饪和用餐,席地而坐,分餐而食,没有桌椅。豆的高脚设计巧妙地拉近了用餐时人与餐食的距离,既方便用手托起,又显得格外美观。 现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以围坐共享一桌美食为特色。但是在吃西餐时,虽然是围桌聚餐,仍然是一人一盘,这其实是古老分餐制的延续。 我国合餐文化的形成,是多种历史因素的推动而逐渐演化而来的。其中有三点尤为关键。第一: 农业的繁荣让食材丰富,烹饪技艺精湛又进一步丰富了不同食材的吃法。越来越多的吃货们希望在一餐中品尝多种菜肴,尤其在奢华的聚会上,菜品甚至能达到百道以上。并且在民族融合的进程中,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也有差异。虽然“众口难调”,但这种合餐的饮食方式,更加方便用餐者自由挑选自己爱吃的品类,极大地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第二:家具革新促进了用餐方式的转变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随后也吸纳了佛国的使用物品,尤其是椅凳类的家具,丰富了古代家具种类,并逐渐改变了人们的起居方式。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普及使椅凳类家具在民间广泛使用,席地而坐的方式逐渐被垂足而坐所取代。敦煌285窟的西魏时代壁画上,我们看到了年代最早的靠背椅子。到了唐代,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唐代后期开始,高椅大桌的会食已十分普通,无论在宫内还是民间都是如此。到唐末五代之际,家具在品种和类型上更加丰富,其中桌和椅是最重要的两个品类。家具的革新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从分餐向合餐的转变。第三,建筑技术进步拓展了饮食空间。早期人类居住在半地穴式或矮小木构建筑中,空间狭小,难以支持高桌高椅的用餐方式。建筑技术的提升,使住宅空间更加高大宽敞,为使用高脚桌椅和举办大型聚餐创造了条件。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