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19: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tiger2周前
曾有一个时代,圆明园是东方幻想最辉煌的具象。三山五园,千殿万宇,将江南的婉约、西洋的奇巧、北地的雄浑熔铸一炉。这不是一座园林,而是将天下景致凝缩于方寸之间的宇宙模型——飞檐揽月,曲水抱山,青铜喷泉在汉白玉阶前绽放,江南画意与巴洛克辉煌在琉璃瓦下对话。万园之园,这个称号里藏着不可一世的霸气,仿佛整个文明的精华都甘心在此臣服。 然而,这把火来得太突然。1860年的烟焰,烧穿了这幅绵延三百余公顷的东方长卷。火焰不仅吞噬了檀木梁柱、绢本丹青,更焚毁了一种文明从容整合万物的气度。那些需要三代人细细打磨的檐角飞金,那些暗合天地规律的山水布局,在野蛮的火把下,顷刻间从极致的美沦为冲天的灰。 如今走在废墟间,最能刺痛人心的,不是失去了多少吨黄金珠宝,而是我们永远失去了那种从容——那种相信美可以慢慢创造、永恒存在的从容。断柱如折断的龙骨,在荒草间诉说着一个民族曾经达到的审美高度,以及坠落时的惨痛。这不仅是建筑的毁灭,更是一个文明诗性世界的崩塌。 站在大水法残石前,你会明白:有些废墟的存在,不是为了让我们凭吊逝去的美,而是为了让我们记住,一个民族可以创造何等辉煌,就可能承受何等创伤。这种记忆,比任何完好的宫殿都更沉重,也更锋利。#历史古迹 #遗址 #旅游 #随手拍 #圆明园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观《圆明园》有感 提及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总让人在惊叹其曾经的辉煌之余,更添几分沉重的叹息。近日,我通过相关纪录片和史料重温了它的兴衰,心中百感交集。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年间,历经雍正、乾隆等数代帝王的扩建,汇聚了中外建筑的精华,融合了江南园林的雅致与北方宫殿的恢宏。园内不仅有巧夺天工的亭台楼阁、蜿蜒曲折的流水假山,还收藏了无数奇珍异宝、名人字画,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它曾是皇家休憩游乐之地,见证了王朝的繁华与荣光。 然而,这份辉煌却在1860年戛然而止。英法联军的铁蹄踏入园中,大肆抢掠之后,为了掩盖罪行,竟放火烧毁了这座旷世园林。熊熊烈火燃烧了三天三夜,将昔日的琼楼玉宇化为断壁残垣。看到纪录片中那些残存的石柱、破碎的砖瓦,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悲鸣。那不仅仅是一座园林的毁灭,更是一个民族的屈辱印记。它让我深刻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被欺凌,这份痛彻心扉的历史教训,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联系当下,圆明园的遗址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当看到游客在废墟前驻足沉思,我便想到,我们这一代人虽远离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但绝不能忘记历史。就像我们在学习中,面对困难不能退缩,因为只有不断强大自身,才能守护好我们所珍视的一切。正如其他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遗产一样,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比任何完美的复制品都更具力量,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唯有自强不息,方能不负先辈,守护家国荣光。 圆明园的兴衰,是一部浓缩的历史长卷。它的美,让我们骄傲;它的毁,让我们警醒。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力量,让我们在复兴之路上更加坚定。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以实干笃定前行,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让中华文明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