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7: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8
00:00 / 3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12
00:00 / 1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00:00 / 2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7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2
1月5日/每日一句《金刚经》法会因由分/05 原文: 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 敷座而坐。 直译: “乞食后,便返回到本来的地方(孤独园中)。吃过了饭,收好衣钵,洗干净脚,铺好座位后,便再次结跏趺坐。” 引申深意:「还至本处」 回归本心 在禅境里,“还至本处”可象征回归本心。尘世中,我们受杂念、烦恼和事务干扰,心灵似在漂泊。“还至本处”即让心回归宁静、纯净的本来状态。如忙碌一天,满脑子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纠葛等念头,若有意识放下,让心回到内心安静角落,就像佛陀“还至本处”,是从繁杂外境回归内心“本处”,即初心或佛性所在之处。 安住当下 “还至本处”还体现安住当下的禅意。佛陀结束讲经说法或其他事务后回住所,全然接纳当下状态。既不沉湎过去说法的成就,也不担忧未来,只专注“还至本处”这一行为。对于修行者而言,生活中不论忙碌还是闲暇,都能安住当下情境。如完成任务后,不被得失牵绊,平静回归当下生活空间,像回到“本处”般平和面对后续生活。 蕴含动静转换智慧 从动态活动(讲经说法等)转为静态回归本处,蕴含动静转换智慧。禅修中动与静相互依存,“还至本处”是从外在有为(动)转入内在无为(静)。正如河流奔腾(动)后汇聚成平静湖泊(静)。佛陀弘法后回本处,启示修行者要懂得动静平衡。生活忙碌后,需创造安静空间让身心休息沉淀,如此动静转换智慧有助于保持内心清明稳定。 #智慧人生 #每日一读 #国学文化 #金刚经智慧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2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6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3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6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4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4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2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3
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5
00:00 / 1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7
00:00 / 29: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99
00:00 / 0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9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07
00:00 / 1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