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5
#上热门 继稀土管制后,中国“断电”举措直击美国战略要害 继对稀土实施严格出口管制后,中国再度出手,通过出口管制措施对锂电池及相关材料实施管控,这一系列组合拳精准打击了美国战略产业的核心环节,成为中美资源博弈中的关键一步。 稀土作为美国军工与高科技产业的命脉,其92%的提炼环节依赖中国。F-35战机、导弹制导系统等关键装备均需中国稀土加工技术支撑,而美国本土提炼能力长期停滞,短期内难以替代。此次管制直接导致美国军工企业面临原材料断供风险,部分项目被迫推迟至次年。 与此同时,中国将锂电池纳入出口管制清单,进一步掐住美国新能源与AI产业的咽喉。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量五年内翻倍,预计2028年再增两倍,而其电池装机容量90%依赖中国供应链。特斯拉、Fluence Energy等企业股价应声下跌,暴露出美国在储能领域的脆弱性。尽管美国试图重启浓缩铀生产或转向澳大利亚、加拿大采购替代品,但设备老化、技术断档及国际协议限制使其自救计划举步维艰。 中国此举并非单纯资源封锁,而是通过规范出口管理重构全球产业链安全框架。商务部明确要求买家申报用途、目的地及加工方式,防止资源流入军事敏感领域。这一策略既维护了国家安全,又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去中国化”供应链的可行性。 在这场资源博弈中,中国凭借全产业链优势与战略定力,逐步掌握主动权。美国若无法突破技术瓶颈与外交困局,其新能源转型与AI发展或将陷入长期被动。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9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
突发,锂电池及关键材料设备出口遭管制,对行业影响几何? #锂电池 #出口管制 #磷酸铁锂 #富锂锰基 #固态电池 重磅,锂电池及人造石墨等被出口管制。10月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宣布对锂电池、关键电池材料及核心制造设备与技术实施出口管制。该公告自2025年11月8日起正式实施。此次出口管制并非简单的“一刀切”禁止出口,而是一次精准、有针对性的措施,其深层逻辑与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防止涉及国家安全与具有军民两用属性的先进技术外流。例如,电池环节仅针对能量密度大于等于300Whp的产品,这基本指向了下一代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而对当前主流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影响有限。此举旨在将中国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战略优势。2.本次管制范围广泛,从核心原材料(如高压实磷酸铁锂、人造石墨)、关键生产设备(如卷绕机、石墨化炉),到核心工艺技术(如连续石墨化技术),实现了对高端锂电池产业链的全面覆盖。这类似于半导体产业中对光刻机的管制,通过在关键环节设卡,能在全球锂电池技术竞争中构建起长期的知识产权壁垒。3.需要特别明确的是,此次政策是“管制”而非“禁运”。出口经营者只需依照相关规定,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请出口许可。对于合法合规的出口申请,在通过审查后仍会获得许可。政策的主要影响在于增加了合规流程和审查时间,并未关上合法贸易的大门。4.新规对企业的合规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出口商必须对报关商品的真实性负责,并明确备注是否属于管制物项及具体参数。海关对申报信息存疑的货物将依法质疑并暂扣,这直接影响了货物的通关效率,要求企业在内部合规审查和文件准备上必须更加严谨。总体来看,此次出口管制是中国对其优势产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必然步骤。它通过在高端产品、核心设备及关键技术上设立“安全阀”,旨在维护国家技术与安全利益,同时引导全球锂电池产业链向更合规、更注重知识产权的方向发展。对于国内相关企业而言,短期需适应新的许可申请流程;长期看,此举将有助于保护其技术领先地位,巩固中国在全球电池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对此,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