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国自然立项依据核心是“讲故事”,需清晰论证“研究问题重要性→现有研究不足→本研究能解决什么”,核心结构分三部分: 1. 研究背景与科学问题(为什么做) - 从学科前沿/国家需求切入,用1-2篇顶刊文献或权威数据证明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如“某疾病发病率达X%,现有疗法存在Y缺陷”)。 - 聚焦具体科学问题,避免宽泛(例:不写“研究癌症治疗”,而写“靶向A蛋白调控B通路对肺癌干细胞的抑制机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不足(别人做了什么,缺什么) - 分“国外”“国内”简述领域进展,重点引用近3-5年核心文献,体现对领域的掌握。 - 关键是找**“研究缺口”**(现有研究未解决的问题),且缺口必须与你的研究直接相关(例:“现有研究证实A蛋白重要,但A蛋白如何调控B通路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这正是本研究核心”)。 3. 本研究的科学假说与创新点(你要做什么,有何不同) - 提出明确、可验证的科学假说(用“若…则…”逻辑,例:“假说:A蛋白通过磷酸化C因子激活B通路,进而抑制肺癌干细胞增殖”)。 - 提炼2-3个创新点,需真实且具体(分“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例:“首次揭示A蛋白-C因子-B通路的调控轴”“首次将X技术用于肺癌干细胞的活细胞追踪”),避免“填补空白”等空泛表述。 最后需用1-2句话总结:“本研究通过XX方法验证XX假说,有望阐明XX机制,为XX领域提供新理论/新策略”,形成完整逻辑闭环。 #国自然 #国自然标书 #国自然青年基金 #国自然热点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7
00:00 / 18: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7
00:00 / 04: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6
00:00 / 1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
#研究生 #考研 #原创视频 一、明确自身需求:先想清楚“你要什么” •学术方向匹配:优先看导师的研究领域是否和你感兴趣的方向高度重合。比如你想做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就别选主要做硬件开发的导师,方向偏差可能导致后续缺乏共同话题,科研动力也易受影响。 •培养目标契合: 若想读博深造,优先选科研资源多(如项目、经费、国际合作)、擅长指导学术论文的导师; 若想毕业后就业,可侧重选有行业资源、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如带学生参与企业合作项目)的导师。 对“指导风格”的偏好:是希望导师“手把手带”(适合科研新手),还是“放养式自主探索”(适合主动性强的学生)?提前了解清楚,避免后续磨合不畅。 二、全面了解导师:多渠道“背调”,别只看表面 •公开信息基础筛查: 查导师的个人主页、知网/Google Scholar论文列表:看近3-5年是否有持续产出(避免“放养”风险)、论文合作作者(若多是学生独立署名,可能更愿意给学生机会); 了解导师的职称、项目经历:青年导师可能精力更充沛、互动更频繁,资深导师可能资源更丰富,但需确认其是否还亲自带学生。 •“听内部声音”:向在读学生/毕业生打听(最关键!) 重点问这几个问题: “导师平均每周会花多少时间和学生沟通?组会频率和形式是怎样的?”“导师对学生的论文/项目是‘大方向把控’还是‘细节修改’?是否会及时回复邮件/消息?”“组里毕业的学生去向如何(读博院校、就业单位)?是否有延期毕业的情况?”(隐性细节)“组里氛围怎么样?师兄师姐之间是否有合作/内卷?” 三、避开“雷区”:这些信号要警惕 连续3年以上无新论文、无在研项目(可能缺乏科研资源,或已较少投入学术); 多位学生提到“导师长期不回复消息、组会半年开一次”“论文修改推拖半年以上”(典型“放养”,新手慎选); 明确听到“压榨学生(如让做与科研无关的杂事、克扣补助)”“PUA式否定学生”等负面评价(果断避雷,身心健康比学术更重要); 四、最后提醒:“合适”比“名气大”更重要 很多人会优先选“大牛导师”,但如果大牛太忙、根本顾不上指导,反而不如选一位方向匹配、认真负责的普通导师。记住:导师的“资源”和“名气”是加分项,但“愿意花时间带你、与你同频”才是核心——毕竟,能实实在在帮你解决问题、陪你度过科研瓶颈期的,才是好导师。 如果有目标导师的初步人选,不妨按这个思路看一下吧。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