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2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4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苏式糖果#中华老字号#粽子糖#观前街#金荫芝 清洲观前2号金宅是春晖堂金宅,为中华老字号采芝斋创始人金荫芝的故居。  住宅坐北朝南,一路两进,前后均为西式楼房围合天井。外立面青砖砌筑,石库门镶嵌花岗石条石门框,花岗石勒脚,人字形山墙,正门两侧为木格玻璃窗,外配米字格防盗铁窗,窗边是水刷石窗套,外墙“金界”的界碑依旧清晰可见。现宅内仍为金家后人居住。 金荫芝(?-1942年),河南人,是苏州采芝斋糖果店的创始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金荫芝以五百个铜板的微薄资本,在苏州观前街73号原吴世兴茶叶店门口设摊,开始现做现卖粽子糖。他受端午节插在竹筷上的粽子启发发明了粽子糖,因制糖技术源于《吴门表隐》所载明末的谢云山,故又称“谢家糖”。 经过十多年的经营,金荫芝积聚了一些资本。光绪十年(1884年),在其子金忆萱的辅助下,他租下了观前街72号原采芝斋古董店的门面,因古董店原店主夫妇与金荫芝常有来往,且年老无嗣准备回宁波故乡安度晚年,于是将店面租赁权转让给了金荫芝。自此金荫芝开始自立店面,自产自销糖果、炒货、蜜饯。由于顾客仍习惯称此处为“采芝斋”,金荫芝便顺水推舟,将店招正式定为“采芝斋”。此后,他又将店面扩大为二开间的中型商店,并把店务交给长子金忆萱主管。 清光绪年间,苏州名医曹沧洲奉召进京为慈禧太后看病,随带采芝斋所产含有川贝成分的“贝母糖”为慈禧助药,慈禧太后服用后病情好转,贝母糖因此被列为贡品。金荫芝趁机制作了一块四周雕有龙形的黑底金字“贡糖”牌子,挂在店门口,并绘制“采芝图”作为商标,进一步提升了采芝斋的知名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苏州糖食(果)公所创建时,金荫芝被推选为职监。金荫芝恐今后子孙辈为采芝斋的产权发生争执,故生前立有遗嘱,明确长孙金宜安为采芝斋经理和“采芝斋”招牌的所有权者。1942年,金荫芝去世。从采芝斋的发展历程来看,金荫芝的孙辈金宜安、金杏荪、金岳石等曾从事与采芝斋相关的经营活动,金宜安的长子金培元也曾是采芝斋的第四代店主。但在采芝斋收归国有后,其后人不再参与采芝斋的经营。 现在的苏州采芝斋食品有限公司(曾用名:苏州采芝斋苏式糖果厂)成立于1985年4月2日。2003年,企业进行第二次改制,国有股全部退出,转为了民营企业。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