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子们,说起霞帔,不少人脑海中会浮现出新娘身穿凤冠霞帔,明艳动人的画面。但霞帔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霞帔最早由南北朝时期的帔子演变而来,到了隋唐,窄而长的帔子逐渐变为披帛,因其美如彩霞,得名霞帔。宋代,霞帔被纳入命妇礼服行列,正式成为身份等级的象征,后妃、贵妇们身着霞帔出席重要场合。 明代,霞帔发展至巅峰,从形制到纹样都有严格规定。它形似两条彩带,绕过头颅,披挂于胸前,下缀金玉坠子。皇后的霞帔深青质,织金云霞龙纹;一品、二品命妇的霞帔用云霞翟纹,三品、四品用云霞孔雀纹,五品用云霞鸳鸯纹,六品、七品则是云霞练鹊纹。 清代,霞帔改制为背心式服装,是汉人命妇穿用的服饰,作用等同于男人的官服。 霞帔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常运用绣花、刺绣等技艺进行装饰。在文化内涵上,其纹样寓意丰富。比如,翟纹寓意后妃之德,要求具备仁义礼德;鸳鸯纹象征贞洁,饱含 “夫唱妇随” 之义。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女子出嫁时,正室有资格 “借服” 凤冠霞帔,这一习俗让凤冠霞帔逐渐成为传统中式婚礼的标配,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婚姻的期许 。 霞帔不仅是一件服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在一些中式婚礼和传统服饰活动中,我们依然能看到霞帔的身影,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汉服 #民族文化 #文化 #汉文化 #小知识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1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