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1年前
今早,有位顾客说,他在城南买的豆腐脑,同样是两块钱一碗,但碗比我们店子里的大。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客人如此吐槽了。 我们最开始也是用那种“大碗”的,后来发现那种碗虽然廉价但很薄,经过高温的豆腐脑烫过以后便会变软,给顾客打包带走,路上很容易因变形而漏汤。倘若客人买两碗,将它们摞起来打包,路上很容易发生上一碗将下一碗压塌的事故。于是妻子一咬牙,决定换成现在的这种“小碗”,这种碗虽然价高但材质厚实,哪怕摞上三碗也毫发无损。妻是这个世间像唐僧一样善良得没有原则的人,是比我这种孔乙己更孔乙己的迂腐的读书人,在决定换碗之前,我便反复忠告她,只怕换了这种价格昂贵的碗之后,反而会吃力不讨好的。因为,我发现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涉及到所谓营销心理学的商业玄机。 其实,这两种碗容积是一模一样的,但前者口阔而底小,而后者上囗与下底几乎是一样大的,于是让人们本能地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前者碗大,而后者碗小。一些精明的店家往往都会选用那种造型夸张的阔口而尖底的“大碗”以吸引眼球。可是,即便这两种碗容积一模一样,有的顾客却往往会对那种哪怕没装满的“大碗”趋之若鹜,而对装得满满当当的“小碗”不屑一顾,他们甚至会赞美前者乃良心商家,反而唾弃后者为黑心老板,这便是荒唐、讽刺而又可悲的现实。 我不由得想起一位有着家国情怀的新农人讲述的亲身经历。他说,现在有的顾客,不是在“买菜”,而是在“选美”。而他种的菜,由于没有科技与狠活,运到菜场后,菜叶发蔫,且个头参差不齐,与市场上绝大多数看起来“新鲜欲滴”又长得整齐划一的菜相比,简直没有“看相”。他说,古人言“瓜熟蒂落”,可如今,有的种植户为了证明自己的黄瓜新鲜,采用不可告人的高科技,让黄瓜即便进入菜场了仍带着一朵永不凋谢的黄花,这原本是违背自然规律且危害人类健康的,可有的顾客偏偏追求这种外表的光鲜,正如有些买豆腐脑的顾客,容易被囗阔而底小的“大碗”这样一类美丽的表象所迷惑一样。 他们哪里知道,这世间,有的东西就像贾平凹记忆里的那块丑石,虽然它不愿随波逐流,不愿和大多数石头一样,去给人垒墙、铺路或捶布,结果受尽了世俗的讥讽,可时间终将见证它的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人们一直被它丑陋的外表遮蔽了双眼,后来才终于发现这竟是一块心怀天下的陨石啊。 它是以丑为美,以小见大的。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4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