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8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90
00:00 / 00: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
#回忆8090的童年 8090后的童年:没有网络的纯真年代 80后(1980-1989年出生)与90后(1990-1999年出生)的童年,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物质条件逐渐改善但仍有限,没有智能手机、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却用最简单的玩具、零食和游戏,编织了一段充满烟火气与温情的童年记忆。一、零食:几角钱的幸福密码 8090后的零食以“便宜、接地气、味道纯粹”为标志,是童年最直接的快乐来源。大大泡泡糖是“国民零食”,5毛钱就能买一大包,能吹出大大的泡泡,甚至比赛谁吹得更大;小浣熊干脆面不仅口感酥脆,还附赠水浒卡、三国卡等卡片,收集卡片成了小伙伴们的“副业”;跳跳糖放进嘴里会“噼里啪啦”跳,刺激的感觉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咪咪虾条香香脆脆,7毛钱一包,是课间休息的“抢手货”;果丹皮酸酸甜甜,嚼起来很有劲道,是很多孩子的“解腻神器”。这些零食虽然没有现在的精致包装,但“货真价实”的味道,至今仍让8090后念念不忘。二、玩具:手工与互动的快乐8090后的玩具多为“手工制作”或“低成本批量生产”,强调“一起玩”的乐趣。自制弹弓是男孩子的“标配”,用荆棘条做弓身,缠上皮筋,再配上小石子,就能和小伙伴们比赛谁射得准;铁环是春夏季的热门玩具,推着铁环在巷子里跑,还能做出“旋转”“漂移”等花样,引来阵阵喝彩;跳皮筋是女孩子的“集体游戏”,一边跳一边念童谣(如《马兰开花二十一》),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友谊;玻璃弹珠玩法多样,有“打砖头”“打弹珠进框”“跳弹珠”等,赢来的弹珠会被小心翼翼地收在盒子里,视为“珍宝”;电子宠物(如数码暴龙机、拓麻歌子)则是“虚拟陪伴”,需要喂食、洗澡、玩耍,为了照顾宠物,孩子们会省吃俭用攒钱买QB卡,充满了责任感。三、游戏:传统与电子的双重狂欢8090后的游戏既有“传统户外游戏”的活力,也有“电子游戏”的新奇。传统游戏中,《跳房子》用粉笔在地上画格子,单脚跳进去再跳出来,考验平衡感;《丢沙包》需要躲闪飞来的沙包,被击中就出局,反应慢的孩子会被淘汰;《老鹰捉小鸡》中,“母鸡”张开双臂保护“小鸡”,“老鹰”则试图抓住“小鸡”,笑声回荡在整个操场;《东南西北》是用纸折成的立体玩具,填入“奖励”或“惩罚”,左右撑开就能玩,充满了随机性。电子游戏则是“高科技”的象征,《超级马里奥》是红白机的“启蒙游戏”,操作简单却极具吸引力,马里奥跳蘑菇、踩乌龟的画面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