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道3月前
建国初期,北京有一位著名的针灸大夫叫李沛然,他的特点是浅刺,针尖将将刺透皮肤,针身能够挂住即可,不求直立,就“耷拉”在施针部位,所以又叫扎“耷拉针”,痛感很小,却很有效。例如治疗儿童便秘,只用针在相关穴位轻刺一下,也就一秒钟,就说:“好了,拉屎去吧!” 效果神速… 按“骨、筋、脉、肉、皮”分层论治的“五体理论”。最外面的一层,在《黄帝内经》中称为“皮部”,专门刺激“皮部”的刺法有“毛刺”、“半刺”、“浮刺”等记载,因年代久远,理论更迭,已不可得见,但由于此法在体表施术,还约略能从后世医家的刺法与针具中窥见一二。(值得一提的是,“五体理论”中最内一层称为“骨空”,其取穴之妙,技法之巧原是古典针法的精华所在,可惜亦因经脉理论蒙尘) 已故福建针灸名家黄庭翼的浅针术是将专用针具的针尖点按在肌肤表皮上,连皮肤都不刺入,凭借手指在针柄做上刮下推的动作刺激穴位,故又称“推针”。 以上所举两种浅针术以及散见于民间的一些流派,不知是否还有传人在继承使用,因其鲜见,濒于失传可知现代针灸技法的单一(近年层出不穷的新型针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技法单薄的代偿),进而想到各种针灸临床的现代研究把刺“皮”、刺“非经穴”做为“假针灸”对照组。新的一年 主要的任务是把古典针灸更多的发掘出来。#非遗传承 #纯手工打造 #工匠精神 #手艺人的日常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9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6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2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29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