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灵感 道德经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不仁”非刻薄寡恩,实乃至公至正。刍狗为草扎之偶,祭时恭敬奉持,祭毕任其归尘,循礼而行。天地之于万物亦是如此,无厚此薄彼之心,任其循自然之道生息。你看田野草木,春生夏长,秋枯冬藏。牡丹开的雍容,蒲公英开的素净,天地不会因牡丹名贵便多予呵护,也不会因蒲公英平凡就少赐阳光。它们在各自时节绽放,同一阵风里摇曳,这便是“不仁”中的平等。河边的芦苇,春发新绿,秋结白絮,风来弯腰,风过挺直。经历洪水浸泡,承受干旱煎熬。天地不会因柔弱而格外庇护,却从未剥夺其生长权利。在风雨中摇曳站稳,这便是“不仁”中的坚韧。仰望星空,日月交替自有定数。朝阳不因帝王早升,明月不因贫者多留。星辰按轨道永恒运行。天地以公正法则运转,不因人意改变,这便是“不仁”中的恒定。山间溪流蜿蜒,遇石则绕,遇崖则坠,不因艰险停滞。滋养野花,冲刷腐木,灌溉良田,淹没走兽。溪水无心,却在流动中完成使命。四季轮回,暑往寒来,天地静默,让万物循律生长。草原上,猎豹追羚羊,非天地偏袒;羚羊逃脱,非天地怜悯。它们在本能中生存竞争,天地不干预,却维系微妙平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看似冷漠,实则是给予万物平等生长的空间与反脆弱法则。这份“不仁”是天地对万物最深的信任,相信每个生命都能在自然法则中找到位置,也是对世人的宝贵启示。修心处世,当学天地之“不仁”:一要怀平等心待人,见富贵不谄媚,遇贫贱不轻视,如阳光普照;二要以平常心做事,尽力而为,成败坦然,如春播秋收;三要持平淡心生活,顺境不张扬,逆境不抱怨,如草木经风雨;四要守坚定心前行,不为外评所扰,不为他望所累,如松柏守本性。天地的“不仁”,是最深沉的厚爱。不插手因果,却给成长机会;不平判是非,却让善恶归途。这便是天道智慧,看似无情实有情,看似冷漠实公正。命运如江河奔涌,有缓有急,天地不干预,却让每滴水奔海。人生如四季更迭,有暖有寒,天地不偏袒,却让每个人沉淀成长。当你立于旷野,看云卷云舒,听花开花落,便懂天地无言道尽生存真谛,万物无声演绎生命智慧。修一颗平常心,在“不仁”中感受“大仁”,于“无常”中寻找“有常”。悟透此“不仁”,便能在顺境不骄,逆境不沉,平淡见真章,无常守本心。这便是道德经留给世人最温柔的智慧。#道德经#国学智慧#国学文化#人生感悟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19
#《道德经》解读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你一定要记住。真正的力量往往藏在“不刻意而为”的从容里。天地不言,却化生万物;四时有序,却运行不殆。普通人若想在纷扰中踏准生命的节奏,便要悟透“无为而无不为”的真义。 这里的“无为”绝非消极懈怠,而是摒弃强行妄为,顺应自然规律的大智慧。天地何以长久?因“不自生,故能长生”。日月交替,草木生长,江河奔涌,皆循自然之道,不强行干预,亦不刻意求成。 圣人深谙此理,“致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 唯有心静如水,方能照见万物本真。春种秋收,不违农时,则五谷自熟;政令简约,不扰民生,则天下自安。正如老子所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第五十七章) 世人常以“有为”为傲,却不知强求反失其真。伐林垦荒,反致沙尘蔽日;苛政繁令,徒增百姓困苦。老子的智慧告诉我们:“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第六十三章)真正的成就,往往源于对规律的敬畏与顺应,而非蛮力强求。 “无为”是一种境界,如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第四十一章)。 它不张扬,却蕴含无穷力量。世人疲于奔命,多因执念太深——争名则心躁,逐利则神散。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第十二章)唯有回归本真,方能看清生命的本质。 就像溪水,“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它不与万物争,却终能汇入江海。人也如此,若能放下机巧,回归质朴,反而能得大自在。正如老子所言:“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不刻意,不强求,方能与道同行,让生命自然流淌。 真正的智慧,是懂得“无为”的妙用。 如同陶器,空处方成其用;亦如车轮,虚中乃得其行(第十一章)。人若能减去多余欲望,守静归真,自会发现——万物皆备于我,而大道至简。#国学 #国学智慧 #国学传统文化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83
#此去经年我亦是我的人间 #此去经年我亦是我的人间后续 #重生回来我仍是被傅云庭关在笼中的雀。 徒有傅太太虚名,实则是生下继承人后便被弃若敝履的工具。 看着儿子嫌恶的眼神和丈夫冰霜般的面孔,我笑了。 上一世,我企图用吵闹博取他的垂怜,最终只换来丈夫的厌弃和儿子被远送国外、至死不得见的惩罚。 抑郁症发作从楼顶跃下时,我才明白,自己活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这一世,傅云庭的冷漠?好极了,正好为我清静。 傅太太的头衔?妙极了,只需物尽其用。 我敛起所有真情,挂上温顺面具。 不再争抢儿子的关注,不再祈求那可笑的爱情。 我只想——榨干他们每一分价值,为我未来的人生铺路。 ...... 慈善拍卖厅,流光溢彩。 傅云庭携新女伴入场时,满场目光霎时聚焦。 那女孩一袭白裙,气质清冷。 侧脸像极了远在国外的方忆乔——傅云庭心头的白月光。 我端坐席间,指尖划过冰冷的杯壁,心底一片漠然。 司仪呈上一套帝王绿翡翠首饰,水头极足。 我举牌。 「一百万。」 过道那边响起娇柔女生:「傅先生,这套珠宝的气质,好衬您母亲呢。」 傅云庭不看我,淡淡颔首:「一百五十万。」 窃窃私语声响起。 所有人都等着看好戏。 依照我上一世的性子,此刻早已按捺不住——我会觉得这是那女伴的挑衅,更是傅云庭的羞辱。 会不顾场合地加价,会在他冰冷的注视下情绪失控,最终沦为全场笑柄。 可这一次...... 我只是在拍卖师询问的目光投来时,轻轻摇了摇头。 然后优雅地将号牌放在一旁,转而端起酒杯,朝着傅云庭和他身边那个「赝品」微微致意,笑容得体: 「既然这位小姐如此喜欢,又是要孝敬长辈,我自然不好夺爱。让给这位小姐了。」 声音平静,听不出一丝火气,甚至连一丝勉强都没有。 傅云庭的目光终于越过众人,第一次真正地、带着审视地落在我脸上。 他习惯了我的哭闹、我的委屈、我的歇斯底里。 唯独没见过这般风轻云淡的退让。 深邃的眼眸里掠过一丝极淡的疑虑,似乎想从我完美的笑容里,找出些许伪装的痕迹。 他一无所获。 我垂下眼睑,看着杯中摇曳的酒液。 这才只是开始。 <br>2 拍卖会结束,我没等傅云庭,自己叫车回了那座冷冰冰的别墅。 出乎意料,深夜,楼梯传来了他的脚步声。 他带着一身清冽的夜气和淡淡的酒意进来,视线落在我身上。 没有言语,他伸手松了松领带,靠近的意图明显。 这是他一贯的模式,偶尔回来,行使他作为丈夫的权利,不带温情,只有占有。
00:00 / 2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92
我讲王阳明(72) 有虚名不中用 王阳明说:“世之人从其名之好也而竞以相高,从其利之好也而贪以相取,从其心意耳目之好也而诈以相欺,亦皆自以为“从吾所好”矣,而岂知吾之所谓真吾者乎!夫吾之所谓真吾者,良知之谓也。” 王阳明从少年时代起,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便要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而通过读书摆脱平民的命运,走上仕途是当时很多人唯一的道路。为此,很多人为了这一功名苦读数年,甚至付出了一生。王阳明虽然也受到科举的束缚,但是他并不为它所摇摆,功名仅仅是一个虚名,考不上不算什么,一旦考取,便要让其有实际的用处,为百姓,为社会谋福谋利,这也是他用一生来践行的事情。 然而,世界上有很多人,为了达到一已的目的,不择手段,超过了道德的范围,破坏了人生行为的标准。他们为什么不能守住自己的本分呢?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名心”的驱使。所以,人最高的道德,就是把这个“名心”抹平,不去刻意追求“名”,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们以赤子之身来此世界,当以赤子之心走过此世界,也就是真正留取清白在人间。既无声名,亦无功利,然而这也是莫大声名、莫大功利了。所以,我们的先哲曾经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王阳明追求的人生应该是“致良知”的一生,他对人生有着自己的终极关怀和哲学导向,他不仅希望能实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还希望实现报国行道的理想。他融合思想家和政治家为一体,却不希望为名所累。 事实上,人生的规则也正是如此奇妙,贪慕虚名、急功近利者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名誉;沽名钓誉之徒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有一个书生因为像晋人车胤那样借萤火夜读,在乡里出了名,乡里的人都十分敬仰他的所作所为。一天早晨,有一人去拜访他,想向他求教。可是这位书生的家人告诉拜访者,说书生不在家,已经出门了。来拜访的人十分不解地问:“哪里有夜里借萤火读书,学一个通宵,而清晨大好的时光不读书却去干别的杂事的道理?”家人如实地回答说:“没有其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要捕萤,所以一大早出去了,到黄昏的时候就会回来的。” 车胤夜读是真用功、真求知,而这个虚伪的书生真的好学到这种地步吗?在大好的天光下出门捕萤,黄昏再回来装模作样地表演一番,完全是本末倒置,“名”是有了,但时间一长难免不会露出马脚。靠一时的投机哗众取宠,这样的“名”往往很短暂,如过眼云烟,很快会被世人遗忘。那时,这位“名人”便也不再风光了。 ……
00:00 / 05: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0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35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