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78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4: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9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3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3
00:00 / 05: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随风2月前
何谓老成都?第一,老成都之“老”在不同人心目中各有所指。现存的成都城建成于清代前期,其河、桥、街、巷的基本格局一直维持到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变化较大的是新建的东郊,旧城区变化不大,只是新建了几条街道。开始有较大的变化是从1958年拆城墙、修通人民南路开始的,而发生大的变化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83年成都市地名领导小组第一次正式颁布了《成都市地名录》,共收录成都地名1337条,其中大多数都是街道名称。发展到今天,当年很多街巷虽然名字还在,但是都已被新建的高楼大厦代替了;很多街巷则是从建筑到名字都已经完全消失,成历史;还完全保持着改革开放以前旧貌的街巷已经是一条也找不到了。所以,本书中所指的老成都,其大范围指的就是从清代后期到改革开放之初的成都,最主要的时间基点应当是新旧中国交替的1949年。—————————————————————这个“龟城”的别称,古人也称为“龟化城”,在古人的诗文作品中多次出现,早的如唐代诗人戎昱在《成都暮雨秋》一诗中有“九月龟城暮,愁人闭草堂”之句,晚的如清代诗人王渔洋《金方伯邀游浣花溪》有“人烟过蚕市,新月上龟城”。这种龟形建城的格局在后来历代对成都城的重建或扩建时,一直沿用不改,延续到近代,城仍然是不方不正、不南不北的形状,城中街道的中轴线仍然是北偏东30度左右、东偏南30度左右。城墙虽然在今天看不到了,但是过去长期作为护城河的府河和南河的走向却仍然为我们清清楚楚地保持了千百年来这种极有特色的形状,今天还存在的当年城中的干道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仍然保持着明显的30度左右的偏角。就是近年才修成的红星路和蜀都大道,也仍然保持着这种偏角(在新建的主干道中,只有人民南路是按正南正北向建成的,连人民北路和人民中路都有偏角),新建的一环路也能明显地看到这种不方不正的影子。至于城内的很多街道,也无不保存了这种特点。所有这些,都是两千多年前龟城格局的延续。#老成都 #老成都记忆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6
00:00 / 06: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42
00:00 / 05: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8: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9: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