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45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0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2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舞犀文化。流传在玉林数百年的犀头。 州珮社区明善堂的墙上,挂着两个狮子头,上面布满了灰尘——玉林人也叫它们犀头。以前人们舞狮,习惯叫舞犀。数百年来,在玉林民间每逢重大节日、重大祭祀活动,都少不了舞犀助兴。 玉林人认为,舞犀能驱邪,增添喜庆气氛,带来大吉大利,是一种民间文化传统。不过,数百年来玉林特有的这一舞狮方式,如今已日落西山,风光不再。“用不了多久,在玉林大地上恐怕很难见到舞犀的踪影了。”说到舞犀技艺即将失传,州珮社区几个武馆的负责人杨礼业、宁业海、霍封强颇感无奈。 舞犀之时,犀头是开路先锋 “狮”分为北狮和南狮,玉林传统狮子犀头属于南狮。犀头,也被称为武狮,它面目狰狞,额头有角,眼嘴鼻等都是绘画而成,光溜溜的没有一根须发,嘴巴和眼睛是固定的。有武狮,自然有文狮。文狮外形优雅,头部沾着须发,嘴巴和眼睑可上下刷动。 文狮、武狮的身体都是用一条长方形的布来代替犀身,不过武狮身体比文狮长。 舞犀之时,往往文武狮子同时出阵,犀头担当开路先锋的角色。无论是走路,还是各种场合,犀头都占据主角的位置。走路时,犀头昂首挺胸走在中间,文狮稍微落后几步,跟着犀头。带有危险和挑战性的动作,也是由犀头来完成。如新年舞犀拜年,主人家用竹竿挂着一串长长的鞭炮噼里啪啦燃放,犀头要钻到鞭炮下来回走动。文狮身上长着须毛,不能钻鞭炮,不然鞭炮会把它身上的须毛点着了。像搭人梯表演“三塔吃彩”也是由犀头出马。旧时,遇到两个狮队起了纷争,双方发生“狮王争霸”,上去打架的也是犀头。犀头是用草纸、竹篾做成,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往往被砍了几刀也不会烂。 舞犀有套路,动作凶猛多变 舞犀动作雄壮霸气,刚劲有力,因此往往是年轻力壮人士来舞动。犀头的地位比较高,在州珮社区,舞犀时,犀头从来都是走在最前面的,文狮、鼓乐跟在它后面。无论是文狮武狮,舞动之人都不需穿特定衣服,累了就换人。 舞犀时敲的锣鼓,同样是慷慨激昂、令人血脉贲张,每一种场合或者动作,配以不同的鼓点,有出窝鼓、大集合鼓、游行鼓等。尽管玉林舞犀鼓基本上同一套路,但每个村庄甚至每个武馆敲的鼓点依旧有区别。“我们州珮社区敲的鼓和其他地方敲的鼓是不一样的,内行人一听就明白。”州珮社区明善堂的敲鼓手黄传文说,“州珮社区各武馆的鼓,也有轻微区别。州珮人舞犀,还可以配八音,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遇到有人请狮子做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5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