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塬上1年前
七笸篮八簸箕 笸篮放在桌子上——随方就圆         笸篮[pǒ lán],属于收获晾晒类农具之一,通常用竹篾、柳条或荆条等编成。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笸篮、笸箩的解释,跟仪祉家墙上挂的笸篮有出入,也就是说,渭北乡亲习惯说的笸篮,跟词典上的说法不卯。一个地方,多年用下来的器物跟称呼,习惯成自然,乡党没功夫招识那帮书呆子的说法。笸篮的特点是口大帮浅。有些地方笸篮跟笸箩井水不犯河水,各干各的事,各有各的样。偏偏有些地方不管大小,视为一物。          三四十年前的渭北乡村,乡亲的耕作与生活,离不了笸篮、筛子、笊篱、牛笼嘴、粪笊篱之类的编制用具。村里家家户户更是离不了笸篮,大的口宽有三米,蕞的也有一两米,乡亲用笸篮晾晒收成,碨面前拾掇粮食,过年时搁放刚出锅的大油馍,过年走亲戚,一进房殿,基本能看着后背墙上,挂着泛着包浆的大笸篮。         早先大部分农具,要靠乡亲自己动手制作,受家有钱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的传统,多数乡亲基本都有除种地外,拿的出手的比如编笸篮、编笼、打胡墼、㨎窖补带等几样手艺活。编笸篮是特别志验人手艺的活计,也就有了专门编笸篮的人,叫篾匠。篾匠编的笸篮结实精美,留够自己家里用的,剩下的还能拿到集市上卖。也有把材料和场地准备好,把篾匠请到自己屋里编的,在那段家家日子紧巴的岁月里,这样做能节省些盐钱。         时至今日,在客家人居住的不少地方,新娘出嫁、蕞娃满岁那天,仍保留着曾经中原“坐笸篮”的风俗。其中的枣子、花生、桂圆、莲子、早稻种等表示“早生贵子”;芝麻、长豆角种表示“百子千孙”“子孙满堂”;长命草、柏树枝则表示“长命百岁,富贵天长”。里头放的钱、笔、算盘、鸡蛋……,看娃娃抓个啥。当然,对于结果,大家都不会太在意,只是在完成一项仪式而已。         蒲城的非遗杆火技艺,分为全架、半架和一角三种排场。全架包括96个杆,另加2个老杆,2盘笸篮火组成,总共100杆。全架火花费太大,在民间极少燃放,清光绪七年(1881年)在县城内放过一回后,再没见其他记载。         笸箩的广泛使用还能追溯到更为久远的年代,而今摆在乡亲面前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今的生活,越来越不指望笸篮咧。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8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4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89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7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7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95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