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2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0
针对中国进一步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的措施,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这两天不断发声,放狠话,指责中国是在和全世界作对,还说即使引发股市下跌,也会在这个问题上对中国强硬。他还提到,美国现在要通过投资入股和设定价格下限的方式,来重振本国的稀土产业,和盟友一起在短时间内重建稀土供应链。 我看到国内一些专家也在怀疑中国的稀土能否成为“杀手锏”。认为只要美国重新重视稀土产业,要不了几年人家又可以摆脱对我们的稀土产品依赖。这些人对于产业链的理解也挺有意思。说到芯片、光刻机时,他们会说美国和西方在产业链上深耕了很多年,我们一时半会儿很难追上。但在稀土问题上,观点又反过来。说稀土到处都有,分离技术上也没有什么秘密,重建起来并没有那么难。 他们可能缺乏一些最工业生产的常识。但它的工艺非常复杂,涉及的领域也特别广泛。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持续努力,才形成了现在这样成熟的产业。 我这里有一套关于稀土的书。这两本书前言写于1976年10月,组织编写这套书的过程是在70年代初就开始了,出版日期是1978年。当时这套书印了7100册,凝聚了很多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科研成果。 而且,在这之后,中国的稀土产业并没有停滞,一直在持续发展。不断有成千上万的专家、学者和工程师在这个领域深耕。这可不是说你投点钱,几年时间就能赶上的事情。 所以,稀土到底是不是“杀手锏”?你看看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反应,就能看出来他知道,所谓重振稀土产业,他们其实干不成这件事。在这一点上,他是有常识的。#稀土 #贝森特#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7
00:00 / 08: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8
00:00 / 2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别再为钱焦虑!有这3样东西,比有钱更快乐】 你是不是也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过分在意别人的议论,总觉得赚够钱才会快乐,面对生活的不顺心,要么愤怒焦虑,要么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自己? 其实2000多年前的哲学家们,早就给出了破解这些烦恼的答案。 在公元前420年的雅典,有个爱“拦人聊天”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总爱追问别人的想法,直到让人怀疑自己的三观——可正是这种“较真”,让他看清了人们的局限:大多数人凭心血来潮定立场,跟着世俗定论走却从不质疑。所以当他被500人陪审团审判时,始终没动摇:别人反对你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看清他们反对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脚。下次再被批评时,先想想:对方的指责有依据吗?是偏见还是事实?想通这点,就不会再被他人的看法裹挟。 到了公元前306年,伊壁鸠鲁用行动推翻了“有钱才快乐”的误区。他带着朋友住在简朴的房子里,自己种菜、一起吃饭聊天,明明“没钱没奢华”,却过得很幸福。他说真正的快乐藏在三件事里:一是友谊——朋友给的赞赏、关爱,比财富换来的认可更珍贵;二是自由——辞掉消耗自己的工作,用清茶淡饭换独立,因为“消除匮乏后,简单食物和盛宴的快感没区别”;三是思想——把焦虑写下来、说出来,看清它的本质,就不会再被内耗困住。原来快乐从不是“有多少钱”,而是“有真心的朋友、自主的生活、清醒的思考”。 而古罗马的塞内加,用坎坷一生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挫折。他曾患肺结核差点自杀,被流放8年,最后被自己的学生(皇帝尼禄)下令自尽——可他始终没被挫折打垮。他说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是“愿望和现实的冲突”:愤怒,是因为你对世界太乐观,总觉得事情该按你的预期来;觉得不公平,是因为你以为“善有善报”,却忘了命运从不是道德裁判;焦虑,是因为你没看清“最坏的结果其实没那么糟”;感觉被嘲笑,是因为你不够自信,总把别人的无意解读成恶意。 当然,哲学不是让你躺平逆来顺受——能改变的事要积极行动,可改变不了的事,再纠结也没用。它真正的作用,是让你在愿望撞上现实的“硬墙”时,能学会“软着陆”,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 如果觉得本期内容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收藏,关注我! #哲学的慰藉 #治愈内耗 #对抗焦虑 #生活哲学 #自我成长
00:00 / 07: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