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楚天锁钥:晴川阁的诗意与沧桑 在武汉长江北岸的龟山东麓,一座朱柱黛瓦的楼阁临江矗立,与南岸的黄鹤楼隔水相望。这便是晴川阁——得名于唐代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的千古名句,也是武汉唯一临江而立的古建筑。自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汉阳知府范之箴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创建,这座楼阁便以“楚天第一楼”的英姿,与黄鹤楼共同锁住长江的浩荡烟波,形成万里长江上唯一一处“楼阁隔江对峙”的奇观。 晴川阁的命运如同长江的波涛般起伏跌宕。近五百年间,它历经**五次大修增建、两次重建**,在战火与天灾中**屡毁屡建**。明末的烽烟、太平天国的铁蹄、辛亥革命的炮火,乃至1934年的飓风,都曾将其化为瓦砾。如今我们看到的飞檐斗拱,是1983年武汉市政府依据清末历史影像重建的杰作。高17.5米的阁体采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麻石台基托起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覆盖黑筒瓦,底层五间四进,顶层三间二进,完美复刻了楚人“依山筑台,台上建阁”的雄浑气魄。 登阁远眺,一幅江城壮卷在眼前展开:向东,长江大桥如巨龙横卧,连接武昌汉阳;隔江,黄鹤楼金顶耀日;脚下,舟楫破浪,水鸟翩跹。建筑细节更蕴藏楚文化精魂——屋脊两端饰有南方特有的“鱼龙吻”,既为避邪,亦诉说着水乡泽国的风情;檐角铜铃随风清响,斗拱梁架通体彩绘,两层回廊的朱漆圆柱与素洁粉墙相映成趣。 晴川阁并非孤立的楼阁,而是一个占地万平方米的文化矩阵。其所在的景区呈三角形,以**三大主体建筑为轴心**:除主阁外,西南侧的禹稷行宫始建于南宋,是武汉祭祀大禹的圣地,硬山式砖木结构见证着同治三年的重建往事;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铁门关,赭红墙体铭刻着1800年沧桑,从军事要塞蜕变为商贸通道。漫步其间,禹碑亭内77字蝌蚪文碑记载治水功绩,朝宗亭楹联“山势西分巫峡雨,江流东压海门潮”吞吐山河,荆楚雄风碑则镌刻着乾隆年间民众抗击洪魔的精神图腾。 每逢三月樱花如雪,晴川阁畔便浮起绯云;夏夜江风送爽,秋夕明月悬檐,四时之景无不可观。作为国家AAA级景区,这里免费开放(09:00-17:00),乘公交至晴川大道站即可抵达。当游人凭栏远眺,看江水东去、千帆过尽,自能体会张舜徽《晴川阁修复记》中的心境:“仰视晴空无际,俯听川流有声,风帆沙鸟交映左右,几疑泛舟江湖之上”——这便是穿越五百年风雨的晴川阁,以一身诗意与沧桑,守望着大江的永恒奔流。#晴川阁#禹稷行宫 #江汉揽胜图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