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53
00:00 / 03: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写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旧题,张若虚沿用此旧题创作。诗人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约创作于初唐时期。当时的诗歌正处于从南朝宫体诗向盛唐气象转变的阶段,此诗虽有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已摆脱了宫体诗的低俗,展现出清新自然、情韵悠长的特点。 诗歌内容与情感📚 1⃣春江花月夜之景:开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绘出春江潮水与大海相连,明月随潮涌生的壮阔画面。接着“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等句,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江水绕着芳甸流淌,月光下花林如霰的奇幻美景,营造出空灵、澄澈的氛围。 2⃣宇宙人生之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明月,发出对宇宙起源、人类存在的追问,充满哲学意味。“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则在个体生命的短暂与人类延续的无穷、江月的永恒之间形成对比,流露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宇宙的敬畏。 3⃣游子思妇之情:“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后,诗歌转向游子思妇的描写。思妇在明月楼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月光引发她无尽的相思,而游子“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漂泊在外,思乡情切。“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以景结情,将离情别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艺术特色📚 📕意象丰富:诗中以春、江、花、月、夜为核心意象,又有海、潮、云、雁、鱼龙等众多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意境美妙:诗人将景、情、理完美融合,创造出了深邃、空灵、静谧的意境。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与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游子思妇的情感相互映衬,令人回味无穷。 📔结构精巧:全诗以月亮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将景物描写、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巧妙地串联起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韵律和谐: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圆美流转,富有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中华好诗词 #诗词 #用心为你读首诗 #唯美诗词 #春已至花已开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00:00 / 0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春江花月夜》是宫体旧题,相传是南朝陈朝后主陈叔宝创制,原词已散佚。陈后主的诗多写艳情,风格浮华靡。最著名的是《玉树后庭花》,渲染张丽华等妃嫔搔首弄姿的娇媚之态,后经苏轼《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讽刺,被誉为亡国的靡靡之音。当初此题虽然充满了脂粉之气的香艳,但是千百年来,这五个字激起了人们对春天美景温馨浪漫的奇妙幻想,化出了像李煜的“花月正春风”的佳句,用这个宫体旧题化成的佳篇,莫过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这首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很多诗人的名句都是从这首诗脱胎而来。比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化用了这首诗的首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过同样写一轮明月从大海里喷薄而出,张若虚因为有“倒海翻江卷巨澜”(毛主席诗句)的背景衬托更显得雄伟壮阔气势恢宏;又如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大概也是受了这首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启发写出来的吧。这首诗后来被收录在北宋学者郭茂倩编选的《乐府诗集》里,所以后人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乐府诗。它一洗宫体诗的铅华,意境空明清幽,堪称千古绝唱。清代文学家批评家王闿运赞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现代诗人闻一多更是赞誉“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在交口称赞的过程中衍生出“孤篇压全唐”的说法。虽然这种说法似有夸大之嫌,但是说它是源远流长的文学长河中的压舱石,并不为过。 这首诗的成就和影响在这里不再赘述,下面我简单谈谈这首诗在语言表达上的两处瑕疵。 一是音韵上:本诗一共有三十六句,四句为一节。诗人有意在追求押韵,其中八节都是押韵的,遗憾的是第四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偶数诗行的最后一个字“似”和“水”并不押韵,这使整首诗如行云流水般的流转受到割裂,为此,我把“送流水”改成“流天际”,既让“际”和“似”完成押韵,也突出了长江东逝水天相接的画面感。 二是遣词上:其中第二节最后一句“汀上白沙看不见”,我认为“看不见”空洞抽象,缺乏形象感,似有“词穷”之嫌,于是我把这一节四句改成“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似素练。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如雪霰”,既保证了押韵,二四两句用两个比喻句更显整饬和协调,也增强了画面感。 吹毛求疵,我姑妄言之,文友们姑妄听之。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8: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