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6: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7
本质定义: 基差销售为定价机制:买卖双方约定现货成交价等于指定期货合约价加固定基差(如“CF2405+500元/吨”)。其核心功能是帮助卖方(如轧花厂)锁定加工利润(目标利润率5-8%),规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典型案例如2023年11月新疆轧花厂A在棉价月跌4.4%时通过期货套保实现风险对冲)。操作被动,流程标准化。 基差贸易属主动套利策略:参与者基于对基差(现货与期货价差)变动趋势的判断(如预测收敛、扩大),同步进行期现双向操作(如买现货抛期货)。核心目标是在风险对冲基础上捕捉基差变动收益(典型案例如2024年3月贸易商C通过基差从-100元/吨收敛至-50元/吨获利50元/吨)。需深度分析库存(2023/24年度国内峰值518万吨)、政策、季节性及天气(2024年南疆高温)等因子。 核心区别: 目标与性质: 基差销售锁定固定利润,属风险管理工具;基差贸易追求基差变动收益,属资本套利工具。 操作逻辑: 基差销售要求卖方严格1:1期货套保;基差贸易需动态管理多维风险(价格、基差、信用、流动性),尤其需警惕政策窗口期(如2023年新疆目标价格政策发布致基差波动率激增3倍)。 功能定位: 基差销售主要服务轧花厂利润锁定(2023年熊市中显著降低现金流波动);基差贸易服务纺织企业(基差采购占比三年内从30%升至45%)成本优化及贸易商(郑棉前20名持仓量三年翻倍至2000手)套利。 内在关联: 二者共同构成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基差销售实现初级风险转移(卖方锁利),基差贸易进行二次风险配置与收益捕捉(贸易商套利、纺织企业优化采购)。量化分析证实其协同价值:2023年熊市(郑棉年跌15%)中,基差贸易使用者现金流波动率最低(12%),利润率中位数最高。 关键影响因素: 市场参与者必须持续关注:国内供需库存(压制或推升基差)、期货整体趋势、政策冲击(目标价格、配额)、季节性规律(新棉上市期基差常高于年均120元/吨)、及全球市场联动(如2024年红海危机推高航运成本影响ICE-Cotlook A基差)。 应用建议: 轧花厂应建立规范套保及台账管理;贸易商需强化基差分析(整合全球因子),旺季可提高保证金覆盖率至130%;纺织企业需培养专业点价能力,探索基差期权等工具。
00:00 / 1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