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26: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0
一年级上册古诗《江南》汉乐府 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背景:《江南》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采莲歌。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学界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一首情歌,“鱼戏莲叶”有暗喻男女欢爱的意思;也有人说这仅仅是写劳动生活的快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 #小学必背古诗 #古诗配画 #江南汉乐府 #一年级古诗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
00:00 / 04: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热点话题🔥热搜榜83版ala #古诗词 #古诗词的魅力 在汉乐府的民歌长卷中,《江南》是一帧鲜活的水乡剪影,它没有繁复辞藻,却用最质朴的吟唱,定格了江南最动人的生命气息。作为汉代采诗官搜集的民间歌谣,这首诗藏着江南水乡的初世风华,更盛着劳动与情愫的本真喜悦。 诗的开篇便直击人心:“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个“可”字,道尽时节正好的惬意;“田田”二字叠用,让挨挨挤挤、翠色连绵的莲叶跃然眼前,仿佛能望见碧波上铺开的绿毯,风过处层层叠叠的涟漪。这里没有直接写人,却处处有人的踪迹——正是采莲人的身影藏在叶间,才让这景致有了灵动的温度。 全诗的妙趣在“鱼戏莲叶间”陡然绽放。诗人不写采莲人的嬉笑,转而将目光投向水中游鱼,以“戏”字赋予生灵鲜活情态。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反复铺排,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巧思:既以方位的流转勾勒出鱼儿穿梭的灵动画面,渲染出荷塘的热闹生机,又暗合了乐府民歌的吟唱节奏,仿佛能听见采莲人一唱一和的和声 。 这首短诗藏着双重意趣:既是对江南采莲劳动场景的直白描摹,展现着水乡民众的生活欢情;又以“莲”谐“怜”、“鱼戏”暗喻男女情愫,将青年人间的爱慕藏在景致之中,含蓄又热烈。没有浓墨重彩,却让江南的丰饶、劳动的欢愉与情爱的青涩,都融在这短短七句里,成为穿越千年依然鲜活的江南初歌。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