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坦湖绿芝麻蝴蝶 绿芝麻蝴蝶Tropheus moorii murago于2008年在坦桑尼亚坦噶尼喀湖沿岸被发现,并于2013年由 Konings、Andersson 等人进行描述。它最初发表于《北欧慈鲷协会期刊》,后来发表于《自然栖息地中的 Tropheus》,从那时起,各地坦鲷爱好者就开始收集绿芝麻蝴蝶。 绿芝麻蝴蝶种群分布在一条2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估计该种群大约有500到1000条个体,周围散布着岩石和石堆。岩石群落中散布沙地,以及在较浅的水域中,这种环境进一步限制了绿芝麻蝴蝶栖息地。由于该种群的栖息地范围实在很小,因此很容易被水族爱好者采集,鱼类学家决定不公开其位置。 不幸的是,一位鱼类采集者发现了该绿芝麻蝴蝶的栖息地,并已采集了200多条个体,这些个体已出口并销往欧洲和美国。这位不择手段的采集者可能已经将采集地的鱼类资源破坏殆尽,现在可能只存在于少数几家水族馆中。 鱼类学家担心,种群数量的锐减,很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个可繁衍的临界点,由于剩余个体数量稀少,存在丧失遗传变异性的风险。随着遗传变异性的降低,种群可能会丧失生殖力,降低生育能力,并更容易受到遗传相关疾病的影响。从长远来看,遗传变异性较低的小种群不太可能应对这种变化,更有可能灭绝。从短期来看,小种群比基因变异性较高的种群更容易受到疾病和寄生虫的侵害。 多位鱼类学者(Ad Konings、Livio Leoni、Benoît Jonas、Hans-Georg Evers 和 Wolfgang Staeck)致力于提高公众对这种独特且极度濒危的Tropheus变种的保护意识。此外,进口商也正在积极反对野生绿芝麻蝴蝶的贸易。 而最近一位坦桑尼亚坦鲷收藏家发布的一份令人震惊的报告,现在看来,绿芝麻蝴蝶的大多数成年个体已经从栖息地消失了。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4
00:00 / 08: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