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旧唯物主义在阐述自然界时,能够认识到自然的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人的精神。然而,一旦涉及人类社会,就暴露出局限性。由于不理解物质生产方式对社会的重要性,也不明白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结果将人类社会视为主观的,构建出所谓“精神的历史”,成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却唯心,将自然与社会历史对立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截然不同,它既看到自然界的物质性,又通过实践揭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把对自然和历史的唯物阐释统一起来,使唯物主义变得彻底且完备,对哲学发展意义非凡。正如恩格斯所言,为历史提供唯物解释后,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现实例子 以一座城市的发展为例,从旧唯物主义视角看,可能仅关注城市中的建筑、山水等自然物质部分,认定其为客观存在。但对于城市的发展历程,诸如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式,旧唯物主义或许会归因于某些“精神理念”,比如认为是统治者的主观规划意志起主导作用,而忽略了背后是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如工商业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推动城市发展。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一方面能认识到城市自然环境、建筑等的物质性,另一方面也明白是人们通过物质生产实践(如建厂、修路、开展商业活动等)推动城市发展,城市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基础是物质生产方式。如此一来,便用唯物且统一的逻辑将自然(城市自然条件)与社会历史(城市发展历程)解释清楚,不会把城市发展单纯归结为精神意志。 #马哲#世界观#哲学知识 #自我认知#读书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5: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3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