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5: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77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8: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5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6
00:00 / 09: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
物理学之殇2实证主义的崛起——科学理性与哲学困境的双重变奏 当孔德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理智发展三阶段论”时,他或许未曾料到,这个将人类认知划分为神学、形而上学与实证的阶梯,竟会成为科学革命与哲学危机的交汇点。实证主义在不经意间为现代物理学的停滞埋下伏笔。 一、从神学到实证:认知革命的狂飙 孔德的哲学体系犹如精密的机械装置:神学阶段的人类匍匐于超自然力量,形而上学阶段沉迷于抽象本体论,而实证阶段则宣称要“用望远镜观测上帝”。他断言,唯有聚焦现象世界的可验证规律,才能突破认知迷雾。这种思想迅速与新兴的实验科学合流——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拉瓦锡的定量分析,都在印证实证主义的预言:真理只向测量仪器臣服。 但这场革命暗藏裂痕。休谟的幽灵始终徘徊:若知识仅能来自经验,那么“太阳明日升起”这类归纳命题是否永远无法确证?孔德用“实证阶段”回避了休谟的诘问,却为后世埋下隐患——当科学拒绝回答“为什么”,只满足于“如何做”时,知识的疆域开始收缩。 二、方法论的暴政:数学化与去思辨化 19世纪的物理学如同被施了魔法:麦克斯韦方程组以数学之美预言电磁波,黎曼几何为相对论铺路。这种“成功”催生了实证主义的极端形态——数学成为新的形而上学。爱因斯坦曾讽刺:“一位物理学家若从未犯过哲学错误,说明他从未真正思考过。”但主流学界已陷入“数据崇拜”:只要公式能拟合实验曲线,本体论追问就被视为多余。 这种思维范式在20世纪初达到巅峰。当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时,物理学家们满足于统计规律的数学自洽,却刻意回避“波粒二象性意味着什么”的本体追问。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本可成为新哲学思维的起点,却被简化为“仪器精度限制”的技术性结论。 三、跛脚的科学:失去思辨之翼的探索 实证主义的胜利带来诡异的悖论:科学工具愈发精密,认知边界却不断收缩。今天的粒子物理学家操控着14维超弦模型,却对“质量起源”给出亚里士多德式的含糊回答;宇宙学家用ΛCDM模型描绘暗物质,却从未解释其本体属性。这恰似戴着数学镣铐起舞的巨人,每一步都精准落在数据点上,却再也触摸不到物理实在的本质。 《一元二态物理导论》犀利指出:实证主义并非单纯的科学方法论,而是一场哲学叛逃。当科学共同体集体遗忘“理性思辨是经验的先导”时,物理学便沦为数据的奴隶——就像失去罗盘的航船,即便装备最先进的声呐,也终将在概念海洋中触礁。 #物理学 #形而上学 #实证主义 #每天跟我涨知识#科普一下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强行者1周前
从来没发过我读书的感受,有可能你会问,为什么我一边研究哲学和宗教,一边又喜欢读物理学著作呢?打个比方吧!我感觉在科学的眼里看哲学,哲学和宗教就像是镜中花和水中月,是虚假的,它在现实中不存在,只存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那在哲学眼中看科学呢,科学就像我们的眼睛,它不会思考,它只是观察世界的工具,并不会解决人生意义的问题。但最后你会发现科学和哲学殊途同归,它们有一个共同目的,即探索唯一的真理:“生命的意义” 再打一个比喻,比如说我们看一看每天都能看到的太阳,你感觉看到它了吗?看到了,不过那是8分钟以前的太阳,为什么呢?因为太阳的光需要在宇宙中“飞行”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你确实看到了太阳,看到了8分钟以前的太阳,现在的太阳需要8分钟才能传到地球,不能说你看到的这太阳是现在真实的太阳,也不能说这是虚假的太阳,这姑且也是8分钟前的太阳,你看到了太阳,这叫“缘起”,但这太阳非真非假,这叫“性空”,《金刚经》有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为什么呢?一切的一切,就像梦和幻想,就像水泡表面的绚丽泡影,就像朝露和闪电,应该这样看待这个世界,西方苏格拉底的洞穴隐喻也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可能是一场幻梦。科学也认为世界是“虚构”的吗?至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绝对的时间不存在,时间不存在的话那在时间中不断流逝的我们存不存在呢?现在的科学没有答案,科学是永远没有结论的,一直前进,不断推翻前人的理论,它不会像历史课本上对某种历史现象去下定义,而哲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5: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9: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01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讨论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它涉及到物理和哲学。我们在高中物理学过两个物理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在不经意的某些时候,我们会用到它们去解释一些现象,但是曾几何时,我们是否好奇它们为什么是守恒的。    要从更深层次的原因去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一个概念:宇宙的对称性。根据奇异积分方程中的诺特定理(具体是什么大家自己去搜索),宇宙中的每一种对称性都对应着一种守恒量。 1. 时间平移对称性(把整个宇宙在时间维度上平移一下):在所有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昨天做的物理实验和今天做的物理实验,仅仅是时间上平移一下,它们遵守的物理规律应该是相同的,即物理规律不会依赖于时间起点的选择,这就注定了能量是守恒的。 2. 空间平移对称性(把整个宇宙在空间维度上平移一下):在所有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把在x位置点做的物理实验移到x+N位置点去做,仅仅是在宇宙空间上平移一下,它们遵守的物理规律应该是相同的,即物理规律不会依赖于位置起点的选择,这就注定了动量是守恒的。 3. 空间旋转对称性(把整个宇宙在空间维度上旋转一下):在所有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把朝南的实验再朝北做一遍,仅仅是在宇宙空间上旋转一下,它们遵守的物理规律应该是相同的,即物理规律不会依赖于角度起点的选择,这就注定了角动量是守恒的。     以上是3种对称性所出现的三种守恒量,它们可以通过严格的数学公式推导出来,但是还有一种对称性是个例外,那就是空间翻转对称性,它对应的是宇称不守恒。小编觉得任何孤立的系统应该遵循守恒定律,除非这个宇宙不是孤立系统,有某种外部因素在介入,大家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知识分享 #科普 #能量守恒定律#宇宙的对称性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