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泥为形,捏土成花——潮州通花瓷 通花瓷塑,分为瓷瓶和花卉两个部分,它是采用分别塑造后拼接而成的。 瓷瓶是制作通花瓷塑的关键,人们要在瓷坯体上用刻刀小心的将胎体镂空。镂空的图案,是由一个一个的几何图形构成,它们错落有致的排列在一起。 镂空图案的设计,要考虑到胎体的承重。因为,高温煅烧的过程也是瓷土向瓷转化的过程,而这时瓷土的承重强度大为降低,过于纤细的图案,会在高温煅烧时形成坍塌。所以人们在设计时,多选择一些空间跨度小,受力支撑趋于均衡的图案作为通花纹案。 镂空的图案在雕镂时,每一刀都力求力道一致,它同样可使胎体的四周受力趋于均衡,在制作镂空瓷瓶的时候,人们不但要求外面的图案雕镂工整,对于胎体的内壁也力求平整美观,这也使胎体的雕镂增加了难度,即使是一位熟练的瓷工,要雕镂出这样一个花瓶,一般也要一到两天的时间。 在雕好的胎体上,要装饰花卉,菊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人喜爱的花卉,古代文人将它与梅兰竹合称为“四君子”。 菊花的制作,是由一颗颗花瓣组成。为了使菊花的花瓣更加活泼,拼装时还要用一些稍长的花瓣和绿叶来衬托,行话叫铺底。然后,再将已经做好的菊花,小心的粘贴在底花的上面,一个通花瓷瓶的胎体做好了,而它真正的完成,还要经过上釉、煅烧等其它工序。 通花瓷塑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瓷塑中的镂空雕法,而它的形式则是来源于潮州民间的通花刺绣。十九世纪中叶,潮州民间的抽纱盛行,抽纱中的一种手工勾织技法叫通花,这种通透的图案给了陶瓷艺人创作的灵感,人们将这种方式用在了陶瓷上,由此产生了通花瓷塑。 100多年过去了,人们将通花瓷塑,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器型器物的上面,用它来装点百姓的生活,这些瓷花与镂空的图案交织在一起,成为今天潮州古老瓷艺中的又一道风景。#纯手工打造 #乡村味道 #瓷瓶是制作通 #潮州#灌浆瓷器
00:00 / 08: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