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92
00:00 / 08: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0
1950年3月,国军中将吴石被捕,6月,以“叛国罪”被枪毙。在他死后一周,16岁的吴学成带着7岁的弟弟吴健成被赶出了出租房,流落台北街头,无人敢收留。 主要信源:(中国甘肃网——吴石:为了祖国统一大业甘愿冒死) 台北马场町刑场的血色残阳里,吴石整理了下略显褶皱的西装领口。 这位曾经的国民党中将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轻声吟诵起自己狱中所作的绝命诗。 枪声响起时,他脑海中浮现的却是福建老家那棵大榕树,以及少年时在船政学堂读《海国图志》时写下的批注。 吴石的人生轨迹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 1894年出生于闽侯县螺洲乡的他,自幼聪颖过人。 在船政学堂求学期间,他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思想深度,在《海国图志》页边写下"制己心"的批注。 这句看似平常的笔记,却预示了他后来的人生抉择。 1911年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时,17岁的吴石毅然投笔从戎。 这个决定让他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在保定军校,他各科成绩优异,被师生们称为"保定状元"。 1929年的东渡日本求学经历,更让他在炮兵学校和陆军大学以第一名毕业,成为中日军界瞩目的新星。 抗战时期的吴石深受蒋介石器重,每周都要向蒋汇报日军动态。 然而1944年的湘桂战役成为他思想的转折点。 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他屡次求援却得不到响应,最终目睹战线溃败、百姓流离的惨状。 这场战役让他对国民党彻底失望,愤而辞职。 战后在上海的见闻更坚定了他的选择。 国民党高官的腐败行径与民生凋敝形成鲜明对比,使他最终在1947年通过何遂引荐,与中共华东局书记刘晓会面,开始了地下工作生涯。 1949年成为吴石人生中最关键的年份。 他提供的长江防务部署图为解放军渡江立下大功,而面对赴台任职的调令,46岁的他毅然选择继续潜伏。 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 "个人风险不足惧,唯恐为民贡献太少。" 在台湾的日日夜夜充满危险。 作为"密使一号",他时常在深夜将微缩胶卷藏于香烟中传递情报。 1950年初蔡孝乾的叛变导致组织暴露,3月1日他在办公室被捕。 狱中岁月里,酷刑导致他一只眼睛失明,却始终未透露任何机密。 6月10日的审判仅持续十分钟。 临刑前,他望着大陆方向轻声说: "台湾大陆本一家。" 就义时从容不迫,留下的绝笔诗成为后人追思的珍贵史料。 吴石牺牲后,其家人的遭遇令人唏嘘。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
但荣耀的背后,是一个家庭长达半个世纪的颠沛流离。吴石牺牲七天后,他16岁的女儿吴学成带着7岁的弟弟吴健成流落台北街头。没人敢收留他们。两个孩子睡在街角,直到侄子吴荫先冒着风险把他们藏了起来。吴学成从此辍学,在街边洗衣服、端盘子,不到二十岁就嫁人,用单薄的肩膀扛起破碎的家。比她小九岁的弟弟吴健成,也被她一手拉扯大。 而留在南京的另两个孩子吴韶成和吴兰成,顶着"国民党将领子女"的标签,一个在河南工作二十年未得升迁,一个被分配到内蒙古边远医院默默奉献。他们从不敢打听父亲的事,只知道不能说。 直到1981年,四个兄弟姐妹在美国重逢。47岁的吴学成见到大哥第一句话是:"你们在大陆受人照顾,我们在台湾什么都没有。"她说这话时眼里没有怨恨,只有深埋的委屈。直到这时,他们才拼凑出父亲完整的人生轨迹一﹣那个生于1894年福建螺洲的书生将军,那个在抗战胜利后看清世道,从1947年开始为共产党工作、两年后带着家人赴台潜伏的革命者。 1994年,吴石与妻子王碧奎的骨灰被合葬在北京香山福田公墓。这位一度无家可归的将军夫人,晚年终于等到了丈夫的平反。而吴学成晚年常对子女说:"你们的外公不是不爱我们,他是爱这个国家胜过爱自己的小家。"这句话,她用了整整一生才真正的理解。 如今在北京西山的无名英雄广场,#因为一个片段看了整部剧 #强烈推荐 #沉默的荣耀最新剧情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8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的枪声,结束了吴石将军的生命,却将他的妻儿推入无尽深渊。彼时,16岁的吴学成拉着7岁的弟弟吴健成,穿着破旧行走在台北街头,路人避之不及。他们的母亲王碧奎被关在保密局牢房,遭受着非人的折磨,不见天日。 吴石1894年出生于福州,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才能出众。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他都立下功劳,在军界颇具声名。陈诚在保定军校结识吴石,视其为学霸,对他极为钦佩。北伐时,两人结下过命交情。后来,吴石因对国民党腐败失望而政治觉醒。1949年,他随国民党败退台湾,获陈诚力荐担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并授中将军衔。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吴石已是中共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高级情报人员,代号“密使一号”。1950年初,身份暴露后,他和妻子被捕。审讯中,吴石面对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留下“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的诗句。 吴石牺牲后,家人的遭遇令人痛心。房东驱赶,邻居躲避,两个孩子无家可归,只能在公园长椅过夜,饿了就翻垃圾桶找食物。台湾寒冷的夜晚,吴学成用瘦弱的身体为弟弟挡风。 在这绝望时刻,陈诚和吴荫先伸出了援手。陈诚虽与吴石政治立场不同,但念及昔日情谊,不顾政治风险,积极奔走保释王碧奎。1951年初,被关押7个月的王碧奎重见天日,此时她已瘦骨嶙峋、头发花白。在王碧奎被关押期间,吴学成和吴健成得到吴石旧部下资助,而这背后是陈诚用政治地位撑腰。 吴荫先是吴石的族孙,一个普通台湾百姓。他怀着善良勇敢的心,将两个孩子接到家中,一句“别怕,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们的”,让孩子们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王碧奎出狱后,为了生计给人缝补衣物,吴学成辍学擦皮鞋贴补家用。小吴健成在学校常被欺负,但他争气地考上台湾大学,还获得美国大学全额奖学金。 远在大陆的吴石其他子女也历经磨难。长子吴韶成因父亲“国民党背景”被下放农村,牙齿全坏;大女儿吴兰成毕业后到内蒙古林区医院工作近二十年。 1973年,吴石获追认为革命烈士。20世纪80年代两岸关系缓和,家人在美国相聚。1993年,王碧奎在美国辞世。1994年,吴石与王碧奎骨灰合葬北京香山,墓碑上“丹心在兹,与山河同”八个字,是对英雄的永恒铭记。陈诚与吴荫先在特殊时期的善举,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84
00:00 / 1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8: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