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王中华2周前
山西大槐树人口大迁移,又称洪洞大槐树移民,是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官方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行动,因中原战乱后地广人稀,山西相对安定且人口稠密,故以洪洞大槐树为集合点,向18省500余县迁移近400万人,涉及1200余姓氏,后裔达2亿多。 元末明初,中原大地及北方地区历经多年战乱,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受影响尤为严重,许多地方变成废墟,人口锐减,出现百里无人烟的景象。例如扬州,在战乱后仅剩下18户人家。 而山西地区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乱世中相对安定,大量难民涌入,形成了地狭人稠的局面,成为当时北方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之一。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均衡人口分布,明朝政府决定从山西进行大规模移民,并将洪洞广济寺旁的大槐树设为集合点。移民过程先后持续近50年,累计迁出近400万人口。此次移民共迁往18个省的500多个县,涉及姓氏1200多个,如今后裔人口有近2亿多。 在移民过程中,为方便日后相认,移民们可能采取了一些特殊标记,比如将小脚趾指甲切成两半;为防止押解途中逃亡,移民被反绑双手,久而久之形成了背手走路的习惯;"解手"一词也源于移民途中如需大小便,需先解开被绑的手,后来就把上厕所称为解手。 洪洞大槐树移民对中国人口分布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很多地方的居民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出的,大槐树也成为了祖籍根脉的象征和标记。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6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3
00:00 / 07: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4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