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2年前
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 ——《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黄花岗烈士事略》 籍黄花岗起义111年之际,向近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觉醒、站起来、复兴而不断奋斗的英雄们致敬!
00:00 / 05: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0
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那些你不知道的人和事! 关于黄花岗起义,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1.黄花岗起义是革命派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起义。这一次起义,黄兴率领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成功突入并焚毁总督署,只是寡不敌众,不幸失败。这次起义有名可考的同盟会会员达86人,其中72人的遗体被安葬于广州红花岗,后该地被命名为黄花岗,因此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2.为了这次起义,1911年1月同盟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下设调度处、储备课、交通课、秘书课、总务课、调查课等,并在广州设立秘密据点。此后由于同盟会成员的暗杀行动以及款项、军械没有到位,黄花岗起义只能在不断推迟后,于1911年4月27日仓促进行。 3.此役非常惨烈。作为前线总指挥的黄兴,被打断右手食指的第一节,仍以断指继续射击。战争的最后就剩黄兴一人,躲避到一家小店,乔装出城回到香港。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左手执号筒,右手拿手枪,奋勇当先,投掷炸弹。战至半夜,全身多处受伤,率众顽强抵抗。后因敌放火,被迫突围途中被俘遇害,年仅25岁。林觉民在冲出总督府后,与清军大队人马相遇,激烈巷战后,受伤被俘。面对清朝官员,林觉民“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5月3日,林觉民被枪杀,年仅24岁。 4.起义者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敬佩。黄花岗起义前,黄兴亲自书写绝笔书“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林觉民给父亲写了《禀父书》“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当然更有名的是那封《与妻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林觉民的妻子已经怀孕。但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革命党人义无反顾。#黄兴 #黄花岗起义 #林觉民 #喻培伦 #同盟会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碧血黄花——纪念辛亥革命歌曲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同盟会于1911年4月27日(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发起的一场起义。这场起义于1910年11月13日在槟榔屿会议上由孙文提出,并由黄兴主持筹划。1911年1月18日,黄兴在香港成立起义统筹部,以赵声为总司令,黄兴为副总司令。初定起义日期为4月13日,但由于武器装备尚未到位、温生才自行刺杀广州将军孚琦、策应起义的新军大部即将退伍等多种原因,起义时间最终被推迟至4月27日,即农历三月廿九日。4月23日黄兴赶赴广州成立起义指挥部。起义原计划配合新军、巡防营和巡警队,分十路进攻夺取广州城,并进一步推动全国范围的革命。但起义信息泄露,指挥部被迫遣散大量人员,原攻城计划则转为刺杀计划。4月27日起义正式爆发,因姚雨平、胡毅生和陈炯明按兵不动,原计划的四条进攻路线仅剩黄兴一部130余人。起义部队之后攻入两广总督署,发现总督张鸣岐已经逃跑。水师提督李准的两个防营随即前来镇压,起义部队在随后的巷战中被冲散,大多被俘或阵亡。关于起义失败的原因,黄兴认为除了武器装备运输缓慢、温生才刺杀孚琦等意外事件之外,姚雨平等人贪生怕死而不配合起义为主要原因。而姚雨平等人认为自己只是支持起义延期,并非贪生怕死。 起义中的死难者被同盟会会员潘达微组织社会力量安葬于红花岗。潘达微认为黄花岗比红花岗更能代表烈士的精神,故称烈士安葬地为黄花岗,此名后来广为接受。#辛亥革命 #孙中山 #历史 #歌曲 #中国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2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9: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