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将团”的前身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的红二十八团和红三十二团。团队几乎经历了我军历史上所有重大战役、重要活动:三过草地,翻越雪山,抗日战争、百团大战、抗美援朝、赴滇作战、抗洪抢险……孕育出了一代代战将名将:王树声、许世友、陈锡联、王近山、李德生……锻造出无数英雄人物:“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胡修道、“特级杀敌英雄”李长林、“钢铁战士”王完成、“排雷英雄”范中华……形成了“铁心跟党、勇挑重担、百折不挠、以一胜百”的“百将团”精神。八十余载,历尽磨难,“百将团”的一茬茬官兵高举“铁心跟党、勇挑重担、百折不挠、以一胜百”的战旗精神,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在新一轮军改之后,这支英雄部队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重要转型,从“百将团”到特战旅并不仅仅是换了个番号,在改编过程中特战旅也编入了其他作战力量,“百将团”是不折不扣的主体,而且现在的特战旅也已经继承了“百将团”的光荣称号,并且还有个响亮的称谓——“战虎”特战旅。曾经的百将团虽然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但百将团的精神永远流传在每一个百将团一员的血液里。老兵不老,精神永存。##百将团 #我的部队我的团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3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7
将军9月前
#开国将帅 况玉纯(1913-1989),湖北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30团营部书记,团政治处秘书长。红30军88师政治部秘书长,89师264团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干事,第二兵站站长。骑兵团教育股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团长。冀鲁豫军区第九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21旅旅长。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一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7军49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贵州独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总后勤部营房部副部长、后方工程建筑部副部长、营房管理部政委、营房部部长。后勤技术装备研究院政委。况玉纯是《亮剑》中骑兵连连长孙德胜的原型。1942年4月,日军对冀南地区展开铁壁合围,骑兵团政委况玉纯在已冲出包围圈的情况下,因发现很多人掉队,又率部杀回,他接过军旗高呼“骑兵团,党员集合!”“骑兵团,跟我冲!”带领战士们成功突围。在淮海战役期间,况玉纯担任中原野战军独立第1旅旅长,部队在青龙集意外遭遇国民党邱清泉的第五军。他果断下令全旅进入战斗状态,用一个旅拖住了一个军的行动。虽独立第1旅逐渐显露出劣势,但况玉纯拒绝撤退。最终在华野主力部队的配合下,将邱清泉的第五军全部歼灭。#湖北籍开国将军 #我要流量 #我要上热门🔥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瑞金(十四) 萧克回忆:红4军到了东固,发现这是一个与井冈山不同的根据地。“秘密割据”和“飘忽不定的游击形式”正是东固根据地的特色所在。 “中国**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公开割据’的形式。在井冈山、赣东北、鄂豫皖等地,相继成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这些革命政权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下,挺然屹立,形成赤白对立的两个世界。 我们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割据还有其他方式,都认为要革命,就应该旗帜鲜明,公开割据,就是只能打起红旗,绣上镰刀斧头…… 我们连日向东固进发,走了两三天,据说是进苏区了。奇怪的是,这儿没有苏区那种热闹场面,看民不到苏维埃的名义,也没有农民协会招牌,尤其明显的是没有烧房子的现像。 第二天到东固所见亦如此,在此之前,红四军所到之处,总是要打土豪,要烧掉旧的衙门、警察所等等国民党行政机关,在东固地区却没有这种事。 后来,我们了解到,东固苏区采取的是秘密割据的武装斗争形式。他们把反动势力驱逐之后,建立起秘密的党政和群众组织。政权是红的,但看不到公开的政权机关标志和固定的赤卫队。邮路畅通,商业贸易照常。由于党部和农民协会、苏维埃政府是秘密的,敌人来了找不到目标。 二、四团采取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纵横驰骋,消灭了许多靖卫团队,还打败敌人的正规军一个团。他们的士兵伙食每天是一角五分,不发生经济问题。他们与省委、特委的关系密切,交通也方便,敌人对他们无可奈何。对比之下,我们觉得东固的这种方式很有意思。” 东固会师对一个多月来深受缺少当地*组织和民众直接支持之苦的红四军来说,得到了充裕的时间休息和整训。杨得志回忆:“对我们这些离开井冈山后一直在转战中的人来说,见到兄弟部队和热情的群众,有了可以停脚的地方,真像到了家一样。” 红四军在东固大约呆了一个星期,身体得恢复,红二、四团还赠送给他们四千块银元和大批子弹,可谓是雪中送炭。 教员从东固经验中得到启发,使他懂得了合法斗争的重要性。除了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根据之外,居然还有合法斗争建立“灰色根据地”的。他在29年4月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信中说: 这番我们到东固,则另是一种形式,反动势力已驱逐了,权利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所受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因为这种形式取得群众不致失掉群众,武装群众不是守土的赤卫队,而是游击队。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3
00:00 / 1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6: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5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9: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58
笑谈中2年前
民国麻城兵戈十年(五十六) 红四方面军这次围攻黄安,采用的是“围城打援”战术。先围黄安,然后吸引宋埠、麻城援兵,于野外消灭,最后攻下城池,这样的围城“三部曲”,后面屡试不爽,战果越发辉煌。除旷继勋红二十五军在皖西活动外,红四方面军集中红四军全部及黄安、麻城地方武装参战,不夺下黄安不罢休。战斗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出兵扫清黄安城外围敌人据点,切断守城敌人与外部联系,死死围住黄安,约用10天左右时间胜利完成。第二阶段是围城打援,这是战役取胜的关键,不把所有可能来的援兵打败,敌人是不会绝望的。打的是从宋埠方向过来的敌人。红军在宋埠到黄安的来路上,沿着地形依次设置了三道防线:大小峰山、五云山、嶂山。自12月7日开始,至18日,盘踞在宋埠敌第30师与黄陂33师分别出动兵力,不断朝红军阵地疯狂反扑,来势凶猛,但均被红军死死反击回去,敌人损兵折将,死亡枕藉。最厉害的是18日,鉴于赵冠英师已经濒临崩溃,敌葛云龙33师派出全部三个旅倾巢而出,纠集宋埠30师一个旅共四个旅上万人,分两路由宋埠、岐亭扑来。敌人这次是拼死来救,一上来就派出敢死队冲锋,连破红军设在大小峰山、五云山两道阵地,并且差点就突破最后一道嶂山阵地,与赵冠英汇合。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徐向前率手枪队亲自赶过来援救,在周围群众武装及广大群众的援助下,终于将敌人堵住、击溃,最后将来犯之敌消灭,敌人再也无可奈何。城内敌人经三十多天围困,弹尽粮绝,濒于崩溃。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总攻。12月22日上午,红军出动“列宁号”飞机轰炸黄安,然后趁机发起围城总攻,敌人土崩瓦解,于当晚攻克黄安,守敌被全歼,赵冠英被赤卫队活捉。历时四十三天的黄安战役大获全胜,攻毙俘敌人一万五千多人,缴获物资堆积如山,南线敌人胆寒。而根据地黄、麻、陂、孝连成一片。为了庆祝这一战役胜利,黄安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并决定将黄安改名为“红安”。在这次战役中,黄安和麻城的人民群众并肩战斗,为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歌谣所唱:“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麻城地方武装在战役期间,牵制住张印相的三十一师,也为战役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