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博士6月前
案例3、2010年3月1日,乌海能源公司骆驼山煤矿发生底板突水事故,造成32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为该矿16号煤层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煤层下方隐伏陷落柱在承压水和采动应力作用下,诱发该掘进工作面底板底鼓,奥陶系灰岩承压水突破有限隔水带,导致突水事故。 事故暴露出主要问题: 1、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未查明隐伏陷落柱,未进行物探钻探相互验证工作。探放水措施不完善。 2、应急处置不当。在发生透水一个半小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判断错误,没有采取停止作业、立即撤人等措施,贻误撤人时机。 3、违法分包工程施工组织混乱。 4、建设、施工等单位为严格执行安全培训制度,施工人员对隐患识别能力差,安全风险意识淡薄。案例3、2010年3月1日,乌海能源公司骆驼山煤矿发生底板突水事故,造成32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为该矿16号煤层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煤层下方隐伏陷落柱在承压水和采动应力作用下,诱发该掘进工作面底板底鼓,奥陶系灰岩承压水突破有限隔水带,导致突水事故。 事故暴露出主要问题: 1、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未查明隐伏陷落柱,未进行物探钻探相互验证工作。探放水措施不完善。 2、应急处置不当。在发生透水一个半小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判断错误,没有采取停止作业、立即撤人等措施,贻误撤人时机。 3、违法分包工程施工组织混乱。 4、建设、施工等单位为严格执行安全培训制度,施工人员对隐患识别能力差,安全风险意识淡薄。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5: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4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45
00:00 / 03: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标题:地下挖了百年的“亚洲第一坑”,藏着抚顺的煤、琥珀和半部工业史! 在辽宁抚顺,有一个“挖出来”的奇迹——西露天矿。它东西绵延6.6公里,最深处比海平面还低327米,曾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一铲子下去,挖出的不仅是乌金,更是抚顺的根与魂。 一铲煤,点燃一座城的荣光 百年前,这里的煤层厚得惊人,镐头落下,乌黑的煤炭顺着巨型矿车滚滚而出,点亮了中国早期工业的灯火。日俄战争的硝烟曾笼罩矿坑,侵略者的掠夺也没能磨灭它的价值。直到今天,矿坑岩壁上层层叠叠的开采痕迹,仍像一本立体史书,记载着中国煤炭工业从蹒跚到崛起的每一步。站在东岗观景台往下望,螺旋状的运输道路蜿蜒如巨龙,绿色的积水在坑底泛着幽光,谁能想到这片震撼的“地球疤痕”,曾是东北工业的心脏? 煤海里的“琥珀秘境” 你以为抚顺只有煤?那就错了!在西露天矿的煤层里,还藏着宝贝——煤精和琥珀。煤精是黝黑发亮的“黑玉”,抚顺的煤精雕刻技艺早在辽代就名满天下;琥珀更是珍贵,抚顺的琥珀形成于远古森林,里面常包裹着亿万年前的昆虫,堪称“时光胶囊”。在矿坑附近的市场里,能看到匠人把煤精雕成花鸟,把琥珀磨成珠串,老矿工随手捡块煤精原石,可能就藏着一段远古的故事。这黑色的矿坑里,竟藏着如此璀璨的“地下宝藏”。 从工业伤疤到城市地标 如今的西露天矿,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矿区。它成了抚顺的“城市地标”,工业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免费的观景台永远挤满游客,无人机在矿坑上空盘旋,拍下这震撼的“人造天坑”。附近的煤矿博物馆里,老矿灯、旧铁轨静静陈列,讲解员说起当年矿工的故事,总能让人心头一热。有人说它是“伤疤”,但抚顺人觉得,这是勋章——是一座城市从资源枯竭中涅槃的勋章,更是中国工业文明的活化石。 来抚顺吧,看看这挖了百年的“亚洲第一坑”,摸摸煤精的温润,瞧瞧琥珀的流光,在矿坑的风里,听听那些关于煤、关于人、关于时代的回响。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