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73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89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河口饭店”,在古镇上并非指餐饮食堂。上世纪六十年代,它是中共铅山县委的招待所。全民所有制国营性质的企业,或者也算是一个事业单位,因为它不以盈利为目的。 “河口饭店”在那个年代主要的功能是会议接待,每年的全县“三级干部‘’(县、乡、村)大会,就要靠它提供住宿和餐饮。 “河口饭店”在古镇人的印象中是“联络站”的大本营,1967和1968年动乱期间,“红卫兵联络站”曾长期驻扎在这里。 “河口饭店”是砖木结构的三层建筑,其风格是那个年代行政单位的样榜房: ①简单。房子坐北朝南,中间的大门直接与楼梯南北直通。楼梯东西两边分别可以上到二楼,北通道后门与前门南大门直通。 ②南北各个房间的进出,都依靠中间的东西通道完成。这种式样的建筑在县、乡、两级行政单位中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河口饭店”隔着王家塘广场和上鹰公路与县人武部的正门对着正门,遥相对望。1967年间,当年的的“三红司‘’与“联络站”火拼时的枪支就是从这里夺取的。 “河口饭店”作为“联络站”的据点选址,完全是错误的选择。它反映了联络站的决策者们缺乏基本的常识。以城市建筑为营地虽然生活方便,但动乱时期却是不利于防守的。反观“三红司”以金鸡山铅山县中学为据点,能攻易守。所以发生动乱时死伤没有“联络站"严重。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