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9: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1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9: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9: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声远楼:钟声为笔,写尽济宁千年晨昏 “高阁岧峣俯大荒,鸣钟清昼彻遐方。”济宁的清晨,是被一缕天光,温柔点亮的。 当薄雾悄然散去,声远楼便从时光的褶皱里,缓缓直起身来。它像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伫立在城市的心尖,静默地注视着脚下的烟火人间——从晨光熹微里的第一声吆喝,到暮色四合后的万家灯火,周而复始,却日日新颜。 这座楼,是济宁城刻在骨头里的印记。它始建于北宋,原名“钟楼”,几度浴火重生,却始终未曾弯下脊梁。那口曾悬于楼内、声传十里的巨钟,早已在抗战烽火中化为不屈的绝响,但“声远”二字,却成了这座城市最悠长的回音,每一块斑驳的砖石,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过往的峥嵘。 它的脚下,是活色生香的济宁。几步之遥,那家藏在街巷里的铁塔寺豆腐脑店,是无数济宁人味蕾上的“原乡”。一碗洁如凝脂的豆腐脑,一碗滑嫩鲜香的蛙鱼,是店里几十年不变的招牌双拼。食客们熟稔地拿起小勺,醋的酸冽、酱油的醇厚、特制辣椒油的酣畅,在碗中勾兑出独属于自己的“济宁味道”。这寻常巷陌的烟火气,恰是声远楼千年注视下,最熨帖人心的市井诗篇。 有人说,声远楼,是济宁文脉的脊梁。它何止是脊梁?它是以钟声为笔,以岁月为墨,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笔一划书写着不朽。乾隆皇帝南巡驻跸济宁,登楼望远,挥毫题下“声远楼”巨匾,帝王的笔墨,为这诗篇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千年光阴流转,巨钟虽逝,但那份穿透时空的“声远”之韵,早已融入济宁的晨风暮霭,浸透了一代代济宁人的血脉。它不再仅仅是一座楼,它是这座城市挺直的脊梁,是回响在岁月深处的、最深沉有力的济宁心跳。##非遗有好物 #夏日奇旅季 #吹爆美好目的地 #光芒闪耀的你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