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70
00:00 / 1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82
上海交大对6名同学作退学处理?不适合的专业,是否要熬毕业证? 7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发了一则送达公告,里头提到6位同学被退学了。消息一出来,评论区全是“啊?”“怎么会?”的惊叹。咱先把事儿说清楚:这6位同学,都是超期未注册,还没履行暂缓注册手续,学校这才按规定处理的。 先别急着感慨“大学太严格”,咱得先明白啥叫“注册”。大学不是考上就“躺平”的保险箱,每学期开学,学生得完成注册手续,这是确认学籍、继续就读的必要流程。要是有特殊情况没法按时注册,比如生病、家里出了事,得提前申请“暂缓注册”,走正规流程。可这6位同学呢?超期了没注册,也没办暂缓——用大白话说,就是“人没到,手续也没补”。 那问题来了:能考上上海交大的学生,哪一个不是从小到大的“学霸种子”?怎么会连注册这么基础的事儿都忘了?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晚几天吗?学校通融一下不行吗?”可大学的规则,从来不是“通融”能随便破的。学籍管理是底线,要是人人都能“忘了”“没在意”,那规则就成了摆设。 说句扎心的:大学的“自由”,从来都是“责任”的孪生兄弟。你有选课的自由,就得对成绩负责;你有规划时间的自由,就得对学业进度负责;你有探索兴趣的自由,就得对基本的学籍手续负责。就像咱们上班得打卡、签合同,学生的“打卡”就是注册,这是对自己身份的确认,也是对教育资源的尊重。 当然,咱也心疼这6位同学。能考上交大,背后是十几年的苦读,是全家人的期待。走到退学这一步,大概率不是“故意”,可能是疏忽,可能是遇到了难以言说的困难,甚至可能是和学校沟通时出了岔子。但规则的“冷”,恰恰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暖”——如果今天因为“情有可原”放一马,明天就可能有更多人轻视规则,最终伤害的是教育的公平。 这事儿给所有大学生提了个醒:自由不是“没人管”,而是“自己管自己”。课表要记,deadline要盯,手续要办——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其实是成年人独立生活的必修课。别等“退学公告”贴到眼前,才想起“我怎么把这事儿忘了”。 最后想说:教育的温度,从来不是纵容错误,而是提前提醒、及时纠正。#上海交大 #教育 #大学生 #退学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