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央视揭露抑郁引发休学潮,引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很多家长不理解被宠着的孩子为何还会抑郁,认为是他们讨厌学习。《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比例达15.0%,超半数患者是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新华社采访中,李女士看着13岁女儿从优等生变厌学拒学,满心绝望,重庆、昆明、海口等地青少年厌学拒学现象增多。 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抑郁表现流行率达24.6%,约每4个年轻人就有1个受抑郁困扰,且随年级升高,抑郁比例递增。同时,约29.31%的家长在孩子多次请求后才带其就医,不到三成家长会在孩子首次表现出需要帮助时就带其就医。 如今孩子面临诸多困境。学校出于安全考虑,限制孩子课间活动,他们活动范围被压缩到课桌周围,“空间狭窄”。安徽9岁男孩写作业到深夜崩溃大哭,还提及想跳楼;18岁的皓然除学习无其他生活,考不好还会被父亲打骂;16岁的杨青成绩优异却因害怕上学被诊断为重度抑郁休学;19岁的迈迈因家长灌输争第一观念,上大学后成绩不再突出就开始逃课,患上中度抑郁和焦虑症,孩子们面临“时间紧张”和情感绑架,为追求完美透支生命力。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林红医生指出,孩子出问题往往意味着家庭有状况。15岁男孩因父母吵架总让他做选择而厌烦。专家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为青少年抑郁休学问题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师于兰建议家长转变态度,心理咨询师李永提醒家长加强自身能量。#我要上热们 #热搜 #上热门 #今日关注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校园霸凌的全球治理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全球教育界都在关注的问题——校园霸凌。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学生遭受校园霸凌,这不仅影响学业,更可能造成终身心理创伤。那么,不同国家是如何应对这一难题的呢? 我们先来看亚洲国家。日本于2013年颁布《校园霸凌预防对策推进法》,要求学校设立第三方调查委员会;2022年更将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4岁。韩国则采取教育与惩戒并重策略,学校可对施暴学生采取书面道歉、停课、心理治疗直至退学等措施;部分大学已将校园欺凌记录纳入招生考核。 转向欧美,英国建立了政府、学校与社会协同治理体系,法律要求每所学校制定反霸凌方案,教师有权进行口头谴责直至永久开除。法国2022年通过的校园欺凌法案将霸凌行为定为刑事犯罪,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美国各州措施多样,佐治亚洲规定3次欺凌行为即可开除;部分州还追究父母连带责任。 新兴国家也在积极应对。巴西2022年修订法律,将校园及网络霸凌明确为犯罪行为,通过网络恐吓最高可判4年监禁。澳大利亚赋予学校较大处置权,可对欺凌者采取课后留堂、警告、停课直至开除等分级处罚。 综合分析可见三大趋势:首先是完善专门立法,如法国将霸凌入刑;其次是建立多元共治体系,英国的社会机构参与就是典型;最后是惩戒与教育修复结合,爱尔兰开设系统反欺凌课程,包含常规课程、专项课程及社会服务,体现了预防优于惩治的理念。 这些国际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校园霸凌防治需要法律威慑、学校教育、家庭配合和社会支持共同发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治理经验表明,既需要刚性约束,也需要柔性教育,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构建安全的校园环境。未来防治工作应更加注重早期干预、专业心理咨询和加害者教育转化。毕竟,校园霸凌治理正从单一惩罚向综合防治转变,这需要全球教育者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没有恐惧的学习环境! #霸凌 #校园暴力 #校园霸凌 #青少年心理#学生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8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