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木1年前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本来就是“沙漠”的意思。据说是因为三毛听当地人叫沙漠为“撒哈拉”,误以为这是沙漠的名称,从此写进了她的文章中,我们也跟着叫撒哈拉沙漠,实际上就是“沙漠沙漠”的意思。 当地时间下午三点多钟(北京时间应该是晚上九点多钟),导游带领我们一行八个人深度体验撒哈拉沙漠游,汽车在茫茫无际、灰尘满天的沙漠上奔驰将近一个小时,到达一片开阔的沙漠平地上。导游让我们每个人骑了十几分钟的骆驼,又爬到山上拍了照片,吃了沙漠里用骆驼粪烤出的香喷喷的原麦煎饼。 然后又开车奔跑了四十几分钟,大概有四五十公里,看了沙漠深处的一棵树,每个人拍了几张照片,我对这个树不太感兴趣,爬上一处山顶上,自己拍了一组撒哈拉的远景照片。这时我才彻底改变了过去想象中的撒哈拉沙漠的印象——没来撒哈拉之前,我想象它应该像鸣沙山一样,黄沙茫茫,连绵起伏,形成一个个缓缓的沙坡,但在这里很少看到这样的景象,更多的是怪石嶙峋,高大无比,异峰突起的石头山峰。群山起伏,高低错落,就像地理上讲的山地地形一样。又恰好看到了日落,拍了一组很精美的照片,等到回去以后仔细欣赏。 然后开车到另外一个地方,骑摩托在沙漠里冲沙,黄沙茫茫,起起伏伏,一会儿风驰电掣,一会儿就徐徐漫游,真的是深度体验。 晚上去到沙漠里贝都因人的村落,吃了他们的特色饭,看了他们的民族特色舞蹈表演——一个青年男子,舞动着两套长裙,不停的旋转,裙子上上下下千姿百态,变换出各种颜色,奇妙无比。 八点多钟我们才开车返回宾馆,这一整天很有收获,很有体验感,但是感觉有点累,洗澡后立即躺上床去。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这是世界第九大、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南岸,专家研究沙漠的形成原因很可能是古代黄河中的泥沙堆积,到商代后期至战国时候,气候变得干冷多风,因此形成了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响沙湾旅游区就在这个沙漠中,这也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沙漠。响沙湾以河流为界,西边是连绵不断、一望无际的沙漠,东边是基岩质的河岸和丘陵,河两岸不同的景观地貌,非常奇特。响沙湾外形呈弯月状,形成一个很大的沙山回音壁,据说当人们从沙顶向下滑动时,就会听到像飞机从空中飞过似得的那种轰鸣声,所以叫响沙湾。但真正听到过这种响声的人并不多,而我就是其中一个。映像里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二叔带我来这里玩,那时候这里活动项目少,大家就坐在沙坡上往下滑,有多人一起从沙坡上往下滑,突然间就听到哄~或者是嗡~的声音,同时感觉沙漠都在微微的震动,那种神奇的感受令我记忆犹新。网上还有沙漠神光的传说,据说响沙湾的神光显现时形状有时象光柱,有时象巨型彩带,有时象腾飞的大鹏。颜色多为萤白色,有时还有红色甚至彩虹色出现。传说人们有幸看到神光后,会有好运到来。传说沙漠神光不是人人都能见得到的,我也不知道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不是沙漠神光,但那一望无际的沙漠和从天空洒下的万丈光芒,确实很美很壮观#vlog旅行记 #沙漠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0
90岁老太太被骂恬不知耻,背后真相太心酸! 孩子们啊,我老婆子今儿个实在是憋不住了……我做梦都想不到啊:和老伴在丝绸之路上风里来雨里去半辈子,背着画架踏过沙漠、翻过雪山,好几次差点把命撂在那儿,不就是为了把老祖宗的文化古迹、民风民俗画下来,以后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吗?怎么到现在成了“道德捆绑的工具”了呢? 人家说我这年纪该养老,可我要是想享福,20年前就该把画全卖了,去最好的养老院了啊!为什么90多岁还在折腾,不就是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能免费看到我们这辈子的心血,能让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能让丝路精神传播更远、更长吗?这些事儿他们咋就看不见呢? 她说我是草台班子,可正是我们这个草台班子,去年让3万多老百姓走进了美术馆,有位坐着轮椅来的小老妹跟我说:这辈子头回觉得艺术离我这么近!敢问:现在哪个“正规军”能让办出这样的画展! 孩子们啊,我这辈子没儿没女,就把这些喜欢艺术的娃娃当亲生的孩子,现在有人点名骂我“恬不知耻”,我这心里堵得慌啊…… 你要是觉得我画得不好、做得不对,欢迎来展厅看我们300多幅原作,当着孩子们的面评评理!要是真没价值,我给你磕头认错都行!可现在几百万喊我耿妈妈、耿奶奶的孩子都看着呢,你凭啥用三言两语就把我们一辈子的心血踩进在沙子里?孩子们啊,你们说说,这事儿我是不是太憋屈了?#丝路之母耿玉琨 #书画 #书画艺术 #画展 #不一样的老太太
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