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灵感 月映千载,诗韵流长——邂逅古诗词中的那一轮明月#共赏古诗词里的月 #文化 #每日分享 #文学 仰望夜空,一轮明月,清辉依旧。它高悬于唐诗宋词的苍穹,照亮了千年的情感与哲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循着诗的脉络,去触碰那些刻在民族记忆里的月光。 月是故乡明 · 千里寄相思 李白在床前霜色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举一低头,便是游子心中最朴素的乡愁。而杜甫在战乱离散中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让月光染上了浓得化不开的怀念。张九龄的相思则更为辽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轮月,连接起天涯与咫尺,成为我们共享的浪漫。 月照边关寒 · 千秋家国梦 当月光洒向边塞,便多了几分苍凉与雄浑。王昌龄笔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明月见证了千年征战的悲壮。李白的《关山月》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勾勒出一幅云海托月的壮阔画卷,映照着戍边将士的孤寂。 月伴幽人独 · 山水有清音 对于隐者,月是静谧的知己。王维在竹林中抚琴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色成了他清幽生活的唯一见证。孟浩然泊舟江畔,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那水中的月影,仿佛在温柔地抚慰着旅人的孤寂。 月悟人生谛 · 圆缺总关情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发出一声穿越时空的叩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以月的永恒,照见人生的代代相传。而苏轼在中秋之夜豁达释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他将月的圆缺,升华为对生命缺憾最温暖的接纳。 月送离人去 · 晓风残月情 在离别的渡口,月是凄清的背景。柳永笔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几乎定义了此后所有的别离场景。李商隐则感月之寒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让月光也浸透了相思的凉意。 月问今古事 · 天地一孤轮 最终,李白将酒对月,发出终极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轮明月,是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我们在永恒的静谧中,照见自己的来处与归途。 这轮月,从《诗经》的河畔升起,拂过盛唐的楼阁,浸过宋时的烟雨,最终落入我们每个人的心间。它不言,却阅尽了悲欢;它不语,却道尽了沧桑。 今夜,当你抬头,看见的仍是那轮千古明月。不妨轻声问自己:在你的故事里,它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一千多年前,元稹葬礼之上,白居易挥毫落墨:“苍苍露草咸阳垄,此是千秋第一秋。” 寥寥数字,却似有千钧之力,将沉默、安静、铺天盖地的悲伤,如潮水般涌来。咸阳那片荒冢,衰草连绵,一眼望去,尽是苍凉。那里,安息着他毕生的挚友,从此,阴阳两隔,再无相聚之期。 白居易静立于此,眼前与心中,皆是一望无际的悲凉。他眼睁睁看着挚友被一座坟墓悄然覆盖,从此消失于这茫茫世间。那是怎样一种残忍? “此是千秋第一秋”,这一声悲叹,如惊雷划破长空。此后千秋万代,岁月长河奔涌不息,天地依旧,可自这一刻起,自这个时间节点之后,这世间,还有他自己往后的余生里,挚友的身影,永远消逝了。 他以凌厉决绝之笔,将整个时空一刀劈开,分界线便是这令人心碎的当下。如此宏大的时空切分,在他任性的笔触与恣肆的情感中,竟由一个人的离去来定义。 于是,那如沧海一粟般渺小的生命,刹那间拥有了跨越宇宙天地、贯穿岁月长河的永恒意义。白居易,就这样以悲痛为刃,重新定义了时空,也为自己往后孤独的余生,划定了起点。 多年后,白居易再度提笔,“咸阳宿草八回秋”。《礼记》有云:“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意即朋友墓前长出隔年宿草,便不必再为他哭泣,一年的时间,足够用来怀念,不应一直沉溺于思念与眷恋之中。 然而,对于白居易而言,从“第一秋”到“八回秋”,在那被他重新定义的时空里,思念从未停歇,始终如一。 岁月无情,草木历经八次、十五次乃至无数次兴衰枯荣的轮回。如今,距离白居易笔下的“第一秋”,已然跨越了真正的千秋百余秋。 一千多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可当诗句中那虚指的“千秋”成为现实,我们依旧在传颂这句诗,依旧在感念他们之间那份生死不渝的情谊,依旧铭记那段跨越阴阳的思念。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誓言应验? #情感共鸣 #原创视频 #诗词 #白居易 #情感 @抖音小助手 @抖音创作小助手 @抖音来客官方助推官 @抖音创作灵感 @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墨羽2周前
#抖音看世界 #抖音推广 #旅游 #祖国的大好河山 #正能量 时维季秋,节临国庆。值双节之欢腾,踞十堰之要津。望秦巴层峦叠翠,挟汉江万里奔涛;瞰楚豫沃野含章,镇洪流千秋安澜。适第5号洪峰初退,大坝雄姿愈显;晴光遍洒平湖,秋波共长天一色。感其半纪镇波、亿众润生之伟功,遂仿滕阁之体,恭赋斯文。 尔其地势也,扼汉江之上游,控秦楚之通衢。群山如屏,环护“亚洲天池”之浩渺;众水归壑,聚成南水北调之源头。昔时洪魔肆虐,江汉岁岁惊涛;今朝长坝横空,金汤固若磐石。九月既望,骤雨倾盆第4号洪峰骤至,入库流量飙至万五千六百立方 ;中枢立断,八孔齐开,出库洪涛高达八千七百每秒,削峰减灾,下游晏然 。十月三日,洪威再犯,第5号洪峰接踵,库水位攀升至百六十八点六四米;智控联动,群库协防,石泉、安康诸坝同调,蓝色预警早发,终使狂澜缓退,两岸无虞。观夫泄洪之际,白浪排空如玉龙破壁,雷霆贯耳似万马奔腾;汛平之后,碧波映日若明镜铺陈,鸥鹭翔集如仙羽凌波。 若夫秋高气爽,风物昭苏。环库桔林,金实垂枝疑星火缀野;沿岸丹枫,赤叶流霞似锦绣铺山。登坝远眺,则涡轮轰鸣,电能直射千村万户;凭栏近观,则清流潜涌,甘霖将济北国亿人。数字孪生赋能,大坝性态、水质状况实时推演;智慧调度护航,拦洪蓄水、输水发电精准协同。商旅纷至,叹工程之雄奇;渔舟唱晚,载肥鲜而返港。此则大坝之秋,兼擅刚健与灵秀者也。 念往昔筑坝岁月,千军披荆斩棘,凿山筑坝以安澜;看今朝守坝华章,众志凝心聚力,科技赋能以兴邦。昔日肩挑手扛,铸就百年基业;今朝数智防控,守护万里民生。自中线通水以来,累计调水已超七百亿立方米,泽被人口逾一亿之众,非惟防洪发电之利,更兼润泽北国之仁。 嗟乎!滕王高阁,徒吟“时运不齐”之叹;丹江大坝,长书“利济千秋”之章。观其吞洪则刚如铁壁,吐清则柔若甘泉,哺北润南,道义昭然。今逢盛世,洪波已靖,清流永续。愿此坝永固,如昆仑之不摧;愿此福泽绵长,似江河之不竭。敢竭鄙诚,恭颂国泰;聊赋此赋,以赞民康!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