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西湖畔的悲歌,南宋王朝的堕落之镜 #启蒙早教 #诗词 #国学文化 #儿童动画 #语文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⑴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⑵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⑷直:简直。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创作背景 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北宋靖康元年(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9
fe1周前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精炼的语言讽刺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沉溺享乐的现实。以下是全诗及解析: ---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注释: 1.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2. 邸:旅店。诗题意为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3. 汴州: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暗指被金人侵占的故都。 --- 赏析: · 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以重叠的笔法描绘临安繁华景象,青山连绵、楼阁鳞次栉比,暗喻南宋统治者沉迷于虚假的太平盛景。 · 第二句“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指统治者纵情声色,用反问语气批判其不思复国、苟且偷安的态度。 · 第三句“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既指自然春风,亦喻奢靡之风;“醉”字双关,既是酒醉,更是精神麻木。 · 末句“直把杭州作汴州”:辛辣讽刺南宋君臣忘却国仇家恨,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揭露其遗忘中原失地的本质。 ---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淳熙年间(12世纪),当时中原已被金人占领,南宋朝廷却满足于半壁江山,在临安大兴土木、醉生梦死。诗人借旅店题诗,表达对国事的忧愤与对统治者的批判。 ---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杭州与汴州的空间对比,歌舞升平与国耻未雪的现实对比。 · 意象双关:“暖风”“醉”等词兼具自然与象征意义,深化批判内涵。 · 语言凝练:四句二十八字,层层递进,以小见大,成为南宋讽喻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更以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跨越时空警醒后人:居安思危,莫忘根本。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9
爆哭!这节《题临安邸》课让爱国情怀直戳心底💥谁懂啊家人们! 爆哭!这节《题临安邸》课让爱国情怀直戳心底💥 谁懂啊家人们!😭 五年级的《题临安邸》居然能上到孩子红着眼眶说“懂了”,这波教学设计真的封神了! 一开场就抓麻了!🕰️ AI数字人扮“时空信使”,一句“解读林升墙上的‘千年密信’”,全班瞬间坐直了腰板~ 从《题西林壁》迁移“题”的意思,孩子自己拆解诗题,知识衔接丝滑到不用多嘴,太省劲儿了! 品读环节绝到起鸡皮疙瘩!🎵 先自由读、分组读,再用“无奈叹息”“尖锐质问”“沉痛怒斥”三种语气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配着低沉的古风BGM,有个小丫头读着读着眼泪就掉下来了,说“好像听见林升在哭”… 那一刻真的破防了! “醉与醒”对比图杀疯了!🖼️ 左边权贵们“山外青山、丝竹声声、醉生梦死”,右边林升“故土沦陷、遗民哭泣、忧心如焚”~ 再放《清明上河图》对比临安奢靡和汴州繁华,“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讽刺感扑面而来,孩子秒懂诗人的痛!加上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两首诗一对照,爱国心根本不用喊口号! 下课前放9.3阅兵视频,钢铁洪流一出来,孩子们自发齐诵古诗,那股劲儿啊… 比任何说教都顶用!这课不光学了诗,更是在心里种了颗爱国的种子,值哭了! #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爱国教育 #课堂封神 #题临安邸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五上《题临安邸》公开课封神!文史融合+角色扮演,学生哭着悟家国情怀😭 谁懂啊!讲《题临安邸》总怕讲浅了——学生只背“山外青山楼外楼”,却不懂背后的亡国之痛;只知“暖风熏人醉”,却get不到藏在字里的讽刺…直到挖到这份五年级公开课教学设计,直接把古诗教活了!📚 🔑 这节课的亮点真的戳中语文老师的心巴! 1. 文史勾连不费力:课前给学生补南宋地图、汴州vs临安对比资料,配段短历史视频,不用多费口舌,学生就懂“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荒唐,单元要素“结合资料悟情感”轻松落实。 2. 朗读训练有层次:从读准节奏(2-2-3断句),到抓重音(“几时休”“醉”要用力),再到配乐诵读,最后情境引读,学生越读越有劲儿,读着读着就红了眼眶。 3. 共情设计超戳人:居然加了“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林升的角度对“游人”喊话,有孩子直接喊“你们忘了中原的百姓吗?”瞬间把诗人的愤懑和忧国情怀具象化了。 ✨ 实用到尖叫的细节: 连课后拓展都帮你想好了——让学生做“古诗知识卡”(诗人+背景+易错字),还能联动《示儿》对比读,深化“家国情怀”主题,作业也变得有意思了。 亲测用这套设计上公开课,评课老师夸“有深度不枯燥”,学生下课还追着问“后来南宋收复中原了吗”,这不就是古诗教学的终极目标嘛! 需要的姐妹赶紧码住!下次讲《题临安邸》直接抄作业,轻松赢麻~💪#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古诗 #题临安邸林升 #题临安邸公开课 #上热门话题🔥🔥🔥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49: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