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母亲 #孩子 #努力 早晨六点的早市 自从孩子上了高中,每天清晨六点一刻,她准时背起书包出门。今天路过家门口的早市,那句熟悉的诗句忽然浮上心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和孩子聊起早市的商贩,夏天四点多就陆续来占位置——这里不是固定摊位,来得越早,越能抢到好地段,多卖些货。望着忙碌的人群,我的思绪飘回了二十七年前。 那是一九九八年,我十四岁,年少不懂事早早辍了学。农忙时跟着父母下地,闲时便陪母亲赶集摆摊。那时的农村大集还很热闹,不像现在,村里超市什么都有。 母亲总是凌晨四点起床,收拾好货物才叫我。我们骑一辆脚蹬三轮车和一辆自行车,卖的多是女孩用的发卡、耳钉之类的小饰品,单价不过几毛到两三块钱。母亲还帮人打耳洞——用一把手枪形状的工具,靠弹簧压力为耳垂穿孔再戴上耳钉。打一对耳洞大概三块钱,是她所有生意里利润最高的。毕竟,一对塑料耳钉成本还不到五分。就是这些小生意,撑起了家里的日常开销还有妹妹的初中学费。每天几十块的营业额,偶尔破百,这就是整个家里的收入。 那年冬天的一个清晨,我们经过铁路桥洞。桥下积了很深的水,我蹬着三轮冲了过去,回头大声提醒母亲,母亲却没听见。自行车骑到水中央突然蹬不动,连人带车摔进冰冷的水里。那是零下的寒冬早晨,母亲浑身湿透,顶着寒风回家换衣服再赶回集市。不出所料,她当晚就感冒了。 那时父亲生意失败,整天醉醺醺的。年少的我不懂他为何如此消沉,只记得父母之间越来越多的争吵。生活真实得近乎残酷,却又像一场模糊的梦。 如今我也到了父母当年的年纪,才恍然明白人生的轨迹何其相似。就像一本早已写好章节的小说,时间线未曾改变,变的只是登场的角色。每一个清晨,依然有人为生活早早起身;每一个寒冬,依然有人咬牙蹚过刺骨的冷水。而那句“少壮不努力”,不再只是书本上的诗句,而是刻在岁月里的回响。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24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