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9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座大殿露台前西侧,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镌刻着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刻石原在岱顶玉女池旁,后几经波折移至此。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广狭不等,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现仅存秦二世诏书10个残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又称“泰山十字”。历经沧桑,现仅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泐。秦泰山刻石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秦泰山刻石上到底刻的是什么内容?从史记秦始皇本纪可见一斑。 很多人游泰山错过的这块石头,却是旷世奇珍——秦丞相李斯小篆真迹。 李斯是政治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泰山刻石也称封泰山碑,正是李斯的代表作品。“小篆之精,古今妙绝”。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纪念这一丰功伟绩,也为了震慑六国宵小,他决定封禅泰山。 所谓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帝王到最高的泰山去拜祭天帝,以示受命于天。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群臣来到泰山封禅。 祭拜以后,秦始皇在山顶找了个石柱,命李斯书写记功刻石。 总共144字的刻辞全文被记录在《史记·始皇本纪》中,大概内容就是秦始皇自我表扬了他统一天下的功绩,表示自己为了百姓起早贪黑的处理政务,很辛苦,很伟大。 秦始皇的这篇刻辞占了石柱的三面。 到了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东封泰山,也叫李斯把剩下的一面刻上了自己78字的诏书,终于把石柱子都刻满了。 刻石立于山顶野外,风吹雨淋,不断风化,再加上不断有人来做拓片,字迹磨损的越来越多。 1740年,碧霞祠毁于大火,泰山刻石也跟着不知所踪了。1815年,泰安知县汪汝弼在玉女池内觅得残石两块,上刻“臣斯臣去疾昧死请矣臣”,而且其中还有一个残字,因此只能算9个半字。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