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7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57
00:00 / 1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危险的先例:当制裁的刀锋划破国际秩序的血管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推动动用被冻结的3000亿美元俄罗斯资产“援助”乌克兰的计划,正在国际社会掀起一场超越地缘政治博弈的深层震荡。这不仅是一场关于资金归属的争论,更是对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的一次危险撞击——当法律与道德被现实政治裹挟时,国际规则体系是否将沦为强权手中的橡皮泥? 欧盟试图为这一行动披上“合法外衣”,主张用“侵略者的钱支付战争赔偿”。然而国际法领域对此存在深刻分歧。国家资产豁免原则是维持国际关系稳定的重要基础,随意突破这一原则将创造危险先例。正如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所警告,此举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莫斯科已列出潜在报复措施,甚至升级到个人层面,显示危机正滑向难以预测的方向。 匈牙利向欧盟法院提起的诉讼虽未成功阻挡资金转移,却揭示了欧盟内部在此问题上的深刻裂痕。这种分歧不仅源于各国与俄罗斯不同的经济联系,更反映了对国际规则不同理解的本质冲突。当司法途径无法解决政治决策时,制度本身的完整性便受到侵蚀。 俄罗斯的强硬回应同样值得警惕。莫斯科若实施报复,可能针对欧洲在俄资产采取对等措施,甚至升级到能源、金融等关键领域。这种以牙还牙的博弈模式,将加速国际关系从规则导向向实力导向的退化,最终损害所有国家的长期利益。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今日可以没收俄罗斯资产,明日是否也能以类似理由处置他国资产?国际秩序的稳定性建立在规则的可预期性之上。当大国能够凭借自身判断随意改写规则时,国际法律体系将失去其应有的约束力,弱国权益更无从保障。 俄乌冲突本身确实涉及严峻的国际法违反问题,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应当受到谴责和制裁。但正义的实现不能以破坏更宏大的规则体系为代价。国际社会需要在维护规则与追求实质正义间寻找平衡点,而非陷入“以暴制暴”的循环。 欧盟领导人面临艰难抉择:短期内支援乌克兰的迫切需求与长期国际秩序稳定之间如何权衡?或许更为妥当的方式是通过联合国等多边平台建立国际共识,创设合法机制处理战争赔偿问题,而非采取单边行动。 国际秩序正站在十字路口。俄罗斯资产处置问题不仅关乎一笔巨额资金的去向,更将决定未来国际关系是遵循法治原则还是退向强权政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规则战争中,人类需要足够的智慧避免重回“强权即公理”的黑暗丛林。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5
00:00 / 04: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