烔萱1年前
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课文动画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和强烈感染力的革命回忆录,以下是对它的解析: 一、主要内容 文章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在长征途中,进入草地后,三个小战士由于生病走不快,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用缝衣针做成鱼钩钓鱼煮野菜汤给小战士们吃,自己却只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老班长想尽办法让小战士们增加营养,而他自己却一天天瘦下去。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却因长期饥饿和过度劳累而牺牲了。 二、人物形象 1. 老班长: - 无私奉献 - 忠于职守 - 关爱他人 三、主题思想 1. 歌颂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文章通过老班长的事迹,歌颂了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无私奉献、忠于职守、关爱他人等崇高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 弘扬长征精神: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金色的鱼钩》体现了长征精神的核心内涵,即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文章激励后人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 教育后人珍惜幸福生活:通过讲述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和革命先辈们的牺牲,文章让后人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教育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艺术特色 1. 细节描写生动感人:文章中对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非常生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例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老班长的艰苦和无私奉献。 2. 语言朴实真挚: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老班长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和崇高。 3. 以小见大:文章通过一个小小的鱼钩,展现了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和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使文章更加深刻,更具有感染力。#小学语文
00:00 / 1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
00:00 / 1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2
00:00 / 1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1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2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3
00:00 / 15: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1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1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5
00:00 / 16: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金色的鱼钩》大单元教学视频课件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小说”为主题,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围绕“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三篇文章都通过情节、环境和细节凸显人物形象,三篇课文各有侧重,《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聚焦在人物形象, 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紧扣环境这个要素,推动情节发展,凸显人物形象。《穷人》记叙了桑娜和渔夫在自己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已故邻居的两个孩子,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本课主要侧重于对人物的心理、对话描写。《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个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侧重于刻画“我”的心理活动,侧面衬托主人公老班长的人物形象。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写小说可以第三人称来写,以第一人称,随时写出“我”的感受,凸显主要人物形象。《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这次习作跟平时不同,创编故事虽然是以生活中的人、事为基础,但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和加工。本次习作的难点在于学生创编故事时,如何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想象加工。习作前,引导学生梳理三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发现其一波三折的共性,为后面写出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奠定基础。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要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来进行训练。《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这三本成长小说,与本单元阅读主题一脉相承,旨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小学语文公开课 #小学语文优质课 #小学语文新课标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00:00 / 07: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9: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