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舞》-傩舞 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1]在传统的华夏文明中,"傩"是历史久远并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具有强烈宗教和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起源于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 [2] 傩舞的起源与原始狩猎、图腾崇拜、巫术意识有关。周代时,傩舞纳入国家礼制。先秦文献记载,傩礼是希望调理四时阴阳,以求寒暑相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国富民生。汉唐时宫廷大傩仪式隆重,并传入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北宋末期宫廷傩礼采用新制,傩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元蒙因信仰不同,傩礼受到排斥。明代恢复过宫傩,清代宫廷不再举行。但《论语·乡党》中记载的"乡人傩"一直在民间延续,并与宗教、文艺、民俗等结合,衍变为多种形态的傩舞、傩戏,仍在我国广大农村流行,以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安徽、山西、河北等省遗存较多,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表演。傩舞表演时一般都佩戴某个角色的面具,其中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由此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 傩舞是赣傩的主要表演形式,素有中国舞蹈"活化石"之称。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 [3] 2006年5月20日,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舞 #传统文化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4
少年演绎《开山》,传承千年傩舞魅力 4月12日,南丰国礼园举办的“桔园游·桔花香沐春游园会”盛大开幕。在这场充满春日浪漫与文化气息的盛会中,傩舞篇的开场节目《开山》以其震撼之姿惊艳亮相,瞬间成为全场焦点。 《开山》作为跳傩仪式的首个节目,通常以单人舞的形式呈现。在傩舞文化里,开山神是一位凶猛无比的镇妖神。每当傩舞或傩戏开场,开山神便肩负重任,手持“开山斧”,斩杀妖邪,为后续众神的登场开辟道路。表演时,艺人的装扮与动作极具特色。他们头戴独特脸谱、扎着鲜艳丝巾、身着华丽艳服,手持象征力量与威严的“开山斧”,一举一动都随着激昂的锣鼓声节奏变化,时而舒缓,展现出开山神的沉稳气势;时而急促,将其斩妖除魔的勇猛展露无遗,尽显雄浑刚劲的独特风格。 此次在游园会上表演《开山》的,是市山傩舞新传承少年。他身姿笔挺,宛如一棵苍松屹立于舞台中央。手持道具,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坚定,仿佛真的化身为那位英勇无畏的开山神。他的一招一式都充满力量感,每一个动作都与古老技艺产生着强烈的共鸣。周围人群层层簇拥,现场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游客们的目光自始至终紧紧追随着他的身影,完全沉浸在这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之中。 南丰傩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之无愧的民族瑰宝。为了让这一古老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我县高度重视选拔少年作为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并积极搭建多样化展示平台,让少年们有机会在大众面前展示傩舞魅力,从而增强他们对傩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感。同时,傩舞走进校园,资深艺人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从最基础的动作技巧,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都给予少年们悉心指导,帮助他们深入学习傩文化。此外,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拓宽少年们的视野,加深他们对傩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正如这位表演《开山》的少年,他以自身蓬勃朝气为傩文化注入全新活力,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光芒,也让我们真切看到了非遗传承的无限希望。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少年受到鼓舞,投身到傩文化传承事业中来,让这一古老非遗在岁月长河中持续绽放新的光彩。#民俗文化 #南丰傩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文化 #我为家乡代言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