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中秋节 今天我们讲中秋节,这个被月亮“偏宠”的节日,藏着中国人最浪漫的团圆执念。要说中秋节的由来,得从几千年前的“祭月”说起——上古时期,古人对月亮又敬又畏,认为它掌管着农作收成、人间姻缘,每到农历八月十五(秋末丰收时),人们会摆上水果、谷物行“秋夕祭月”礼,这是中秋最早的雏形。后来揉进“嫦娥奔月”的传说:后羿射日获不死药,嫦娥误吞飞月宫,乡亲们心疼这对恋人,每到八月十五就摆饼子、桂花酒,喊她“回家吃热乎的”。到宋朝,“中秋节”正式定名,皇帝设“月坛”祭月,民间更热闹——妇女“拜月”求貌如嫦娥,小孩举月亮灯跑街,文人吟“但愿人长久”,把相思写进月光里。古今过节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团圆内核。古代讲究“仪式感”:提前备祭月礼,桌子朝月亮摆,祭品要“圆”(月饼、葡萄、石榴);妇女点月牙印拜月,全家围院听嫦娥故事到中天。现在简化却浪漫:年轻人买冰皮、流心月饼,拍朋友圈;全家围客厅吃火锅看晚会,远在外地的人视频连线举月饼说“和家里一样甜”。南北方过中秋有可爱差异:南方爱“玩花样”,广东福建做芋泥咸蛋黄月饼,有的地方“烧塔”(砖头堆塔烧柴撒盐,火焰蓝紫寓意红火);北方更“实在”,选重油重糖的五仁月饼(老人的心头好),吃比脸大的“团圆饼”分着吃,河北小孩举“兔儿爷”灯笼(穿红袍骑老虎的月亮精灵)。其实啊,中秋节是中国人把“想念”揉进月饼,把“团圆”挂在月亮上。不管多少年,不管南北方,抬头见满月就想起家里的灯光、妈妈的唠叨、月饼的甜——这就是中秋最动人的地方:月亮在变,我们对“团圆”的热爱永远不变。祝大家中秋节快乐#中秋 #中秋节 #中秋节快乐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