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37: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7
回避型依恋人格:为什么会有越需要越远离的心理? 理性、独立、自得其乐,是回避型依恋者的三个普遍特点。 独立,有一些自己的朋友,但独立性强,别人通常不会讨厌他,他自己能搞定的事也绝不麻烦别人。 特别善于自得其乐,不需要黏着谁,自己就能过得挺好。 但对他们来说,这只是隐藏失望和不信任的方式。这会阻碍他们和别人发展长远的、认真的关系。 自得其乐,一个人独自消化情绪的背后,其实是他对关系破裂的恐惧。 “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如果得到又失去,还不如从来就没有过”。 为什么会形成回避型依恋? 小时候没有得到及时回应,对外界失去信任,降低期待来保护自己。 儿童时期,父母没有能力给我相应的关爱,在我的依恋模式里面,包含了太多失望,太多求助无用的情绪记忆和身体记忆。 亲戚朋友经常夸我懂事,可是每次听到这类话,我都会觉得特别讽刺,明明是自己迫不得已才这样的。 很难向别人敞开心扉,眼看着关系有点进展了,对方有了更多善意的期待,想为你做点什么的时候,回避型依恋者就立刻紧绷起来,就怕自己万一表现出依赖,对方就会嫌弃自己,同时也怕自己白白期待一场,被对方辜负。 于是,往往会一边躲回自己的舒适圈,一边用理性来自圆其说,告诉自己没关系、无所谓、不需要。 回避型依恋的本质,其实是一个人基于从小积累的失望和不信任,条件反射地使用各种回避策略,好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不再期待、不再受伤、不再被羞辱。 回避型依恋的改善方法。 修复的关键就在于先接纳盔甲里的自我,接纳自己最真实的情绪感受,接纳自己对爱的需求。具体该怎么办呢? 第一个方法是,写一下身体信息日记。 可以尝试每天睡前,写一下自己今天的身体信息日记,比如,你在什么时候容易眉头紧皱?什么时候忍不住拔高音调?什么时候特别容易心慌? 练习这个过程,就好比你额外创造机会,让那个盔甲里的自我偶尔跳出来。 第二个方法是,主动在重要的人面前坦露自我。 消化表达真情实感带来的羞耻感受,从习惯性否认对爱的需求中,一点一点地走出来。 “选择坦露什么”可以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一般来说,我们表露开心的、积极的感受比一下子暴露消极感受更容易,你可以从坦露一件让你感到积极、高兴的事情开始。 “选择向谁坦露”很重要,尽可能挑选一个安全的、信任的人开始自我坦露,以免让自己受到二次伤害。 我的尝试,发朋友圈,dy短视频,直播,写点文字。你的尝试?在哪里?
00:00 / 05: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7: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