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LKX6天前
别让双手成病菌“窝点”!这份指南助你科学净手 #健康#细菌 #洗手 #全球洗手日 #科普 #老科协 @抖音小助手 @DOU+小助手 别让双手成病菌“窝点”!这份指南助你科学净手 10月15日“全球洗手日”再度刷屏,这可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关乎生活质量的“生存刚需”。毕竟,谁也不想因一次不洗手,就遭遇感冒、腹泻,错过美好约会。 你知道吗?双手可能比马桶圈还“脏”。每平方厘米手掌藏有3500 - 4500个细菌,指甲缝更是重灾区,每处有45000 - 50000个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狠角色”都藏身其中。人每小时摸脸23次,30%的触摸集中在口鼻眼等“病菌入口”,相当于每分钟都在给病毒“开门”。 日常频繁接触的手机支架、键盘等物品,因清洁少,细菌总数可能是马桶圈的数十倍。诺如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干燥多孔的物体表面能存活数天至数周。奶茶杯套都可能藏着诺如病毒,摸完再抓零食,就是给肠胃“投毒”。 很多人勤洗手,却陷入“无效洗手”误区。比如,只用清水冲,只能减少约37%的细菌,用肥皂洗手可减少超90%的细菌;揉搓3秒就收手,病菌附着紧密,至少需揉搓15秒才能清除;忽略指甲缝、手腕等“死角”,护工洗手实验显示,清洁这些部位后,菌落总数大幅降低;迷信“抗病毒”洗手液,普通“妆”字号皂液或洗手液就足够;洗手后用脏毛巾擦手,相当于“二次污染”,建议用一次性纸巾或自备速干手巾并每日清洗。 掌握正确洗手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记住“内、外、夹、弓、大、立、腕”七字口诀,揉搓20秒,全程一分钟。不同场景洗手时机很关键,通勤后摸过公共物品、办公中接触键盘鼠标、聚餐前拿餐具、护理后摸宠物处理垃圾、不适时打喷嚏擤鼻涕、上完厕所后,都要及时洗手。外出不便时,可用含7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应急,但回家仍需彻底清洗。 从今天起,做自己的“洗手英雄”,用干净双手拥抱美好生活。 (本文字素材来源于科普中国;南昌市老科协孙大件重新整理编辑,供参考!)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68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7: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