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55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3
  马场町,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烈士牺牲于此。这个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万华区的地方,承载着从日治时期的军事训练场到白色恐怖时期刑场,再到今日纪念公园的复杂历史。其历史变迁如下:   日治时期:1922年,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废除旧街庄名,将台北市市区西南方的加蚋仔东部及崁顶辖区划入,设立马场町。因町内设有练兵场,是士兵操练与骑马的场所而得名。后来,营区可供飞机起降使用,1930年代扩建为台北南飞行场,又称台北南机场。   战后至20世纪末:1945年,台湾光复后,马场町划入古亭区,1990年台北行政区重划,又改入万华区。1949年,马场町及其南机场由国防部接管,部分土地改建为眷村,后多改建为国宅。1954年,约23甲地与台北乡村俱乐部合作成立台北高尔夫球俱乐部,1974年由台北市政府接管。1950年代,马场町堤防外河滩地成为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刑场,许多政治犯在此被枪决,包括国民政府第一位台湾行政长官陈仪等。1954年,马场町刑场停止使用。1980年代,这里成为军方管理的跑马场,但未对民众开放。   21世纪初至今:1998年,台北市决定在此设立“白色恐怖纪念公园”,2000年,公园落成,时任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定名马场町纪念公园。公园内保留了当年行刑留下的土丘,土丘被石墩和链条围起,四周是平整的石板和草坪,广场中央有大理石纪念碑,镌刻着对当年牺牲者的追思。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地方,也是人们了解历史、凭吊先烈的场所。   如今的马场町纪念公园已不复当年的肃杀氛围,成为了台北市民日常休憩的好去处。你可以看到人们在这里骑单车、散步、溜狗,欣赏新店溪的河岸风光和夕阳。   公园内最核心的纪念元素是那座保存下来的土丘,它周围设有石墩和链条。土丘前立有大理石纪念碑,上面的碑文写道:“一九五0年代为追求社会正义及政治改革之热血志士,在戒严时期被逮捕,并在这马场町土丘一带枪决死亡。现为追思死者并纪念这历史事迹,特为保存马场町土丘,追悼千万个在台湾牺牲的英魂,并供后来者凭吊及瞻仰。”   此外,公园还设有河滨自行车道、停车场以及连接青年公园的人行天桥等便利设施。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你绝对想象不到,在一座土丘之上竟然还保存着一座百年地主城堡,上面的建筑风格还略有西方风格,而这座古堡孤零零的建在一座土卯之上。其实早在去年我就找过几次,,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迟迟未能找到。最近通过多方打听,在附近村里的一个老人口中才得知这个古堡的位置,这里就是位于山西阳曲县刘家堡,是明国时期阳曲县大名鼎鼎的商人刘占元修建的,整座古堡依土梁而建,从地面到顶有四层建筑,是一座设计独特的城堡,堡内各房间有地道可通入,相互连通,接下来咱们就走进这座神秘的古堡一探究竟,由于多年的荒废,进入古堡的道路已经损毁严重,只能顺着崎岖不平的小路爬行,满地都是碎砖瓦砾,行走在这里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走进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脚下的碎石路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是古建筑在低声诉说着它的故事。上面的建筑已经不同程度的破损,但是整体的框架结构还是存在的,正前方一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异常引人注目,外形酷似一座教堂,上面有圆形的瞭望窗,左右小洞里面原先应该有吉祥物。正中这个平台就是主门,门楼为三开间,大门和门窗已不复存在,接着咱们就走进去,这是其中的一个四合院院子,东西屋的房顶已经坍塌,院内已被荒草覆盖,正房是窑洞,这个窑洞很特别,别看是一孔窑,里面串联着好几个窑洞,而且有许多暗道,可以直通古堡下面,顺着通道走进去里面已经面目全非,但是它的木架依然屹立不倒,支撑着土窑洞,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它曾经的辉煌和不屈的精神。要不是有木头支撑早已塌陷,说起这个刘大财主,他可是民国时期阳曲县赫赫有名的大财主,在方圆百里无人不知,他是山西阳曲县南郑村人,刘占元当时富甲一方,良田千顷,家产万贯。原来有名太原市钟楼街的大中市场商铺就是刘占元修建的。建成后的大中市场为二层,摊贩云集,以古玩业为主,还有杂货店、玻璃磁器店、旧物典当,还开设了太原第一家高级澡塘,设有单间瓷澡盆,富豪士绅常来光顾,生意颇为兴隆。当夕阳摇摇欲坠,看着眼前那座荒废的古堡。它曾经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豪宅,如今百年之后却被荒废无人问津,离开时,我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感慨。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让它们的故事得以传承,让我们的文明得以延续。#历史古迹 #山西古建筑 #探秘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33
田园1周前
利辛"响地"和"水牛地"的传说,你知道吗? 利辛县汝集镇四新村冉营庄西有一土丘,高一米许,面积近十亩,当地人称之为"水牛地"。紧挨"水牛地"西南角有一面约五亩的池塘,传说过去是冉晓丰的"响场"所在。 冉晓丰,明朝大财主,有良田"双千顷",肥骡壮马成群,还有十二头一模一样的水牛。他遣人像架木桥一样,在塘中立桩,横梁,铺板,吊铃,造就一座别出心裁的打谷场,叫做"响场"。脱粒谷物时,二十八盘石滚鱼贯入场,每盘石酿套三匹马拉,拖两个石耢子,浩浩荡荡,如巨龙盘舞。"响场"隆隆震颤,底面系满的数千只铜铃齐鸣,与马铃声、滚脐摩擦声汇成强音,响彻云霄,传遍十里八乡。此时,声到之处若有打场者,其打下的优质粮会人神不知地跑入"响场",剩下的只是些秕子。因此,冉家越来越富,乡里越来越穷。后来人们知道了此事,不敢与冉家同时脱粒,并对冉晓丰恨之入骨。 一个晚霞满天的黄昏,牧歌声中,冉家十二头丰肌肉臀的水牛吃饱归来,像往常一样欢快地下到庄后小河里饮水,河水、水牛被晚霞染得彤红彤红的。水牛喝足水,昂起头,牛倌数一数,竟是十三头。冉晓丰闻讯后,联想起昨晚的梦﹣﹣义军领袖张献忠变成老水牛闯进他家乱抵人,不禁打了个寒战,愈想愈觉得此事蹊跷,疑心多出者是不祥之物,于是命人系红绸于水牛角作标记。翌日,果然依旧又增加了一头。可惜这头神奇的水牛,因角上无红绸在河边就死于屠刀之下,血淌得很多很多,一直流到小河里,河水变成了血水。从此,冉家在农民"均田免粮"的呼喊声中,日趋衰落,几年后便家破人亡,豪华的住宅夷为平地。传言说,冉家庄园是"水牛地",冉晓丰冒犯了水牛神,所以惹出此祸。 昔日赫赫有名的冉晓丰,如今知晓者甚少,他的"响场"和豪宅也早已荡然无存。然而,其留下的神话传说却代代相传,让后人们去思索,去品味。#利辛#历史传说 #乡愁记忆#岁月匆匆像一阵风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