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9
00:00 / 0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1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3
飞鱼社1月前
明代 大明通行宝钞壹贯钞版 贵州省博物馆 钞版是中国古代至近代民间用于印制纸币的金属或木质雕版。大明通行宝钞一贯是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由户部统一印制的法定货币,作为中国历史上尺寸最大的纸币(高一尺、宽六寸),其票面标注'户部奏准印造'字样。 自发行至嘉靖元年(1522年)废止,持续流通近150年,虽因只发不收政策导致恶性通胀,但其统一面额特征与中央集权管理模式在货币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此外,贵州省博物馆还曾收藏有另一编号为“泉字二十九号”的大明通行宝钞一贯钞版,1959年,该钞版拨付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博物馆。 此钞版黄铜模铸,背面有楷书“泉字叁拾号”编码。关于此钞版的来源,还有一些故事。 为什么会出现在贵州省博物馆? 贵州省博物馆陈恒安于1965年言,“抗日战争初期,故宫博物院将一部分文物南迁,由南京出发时,顺便将该地鼓楼之古物陈列所部分文物携至后方,遂保存在安顺华严洞。抗战胜利后该院迁回,此项古物陈列所文物即留置安顺县,并未连同该院文物带去。据该院庄严科长当时表示,因贵州古文物太少,故有意留在此地保存。至此项文物,多系明代应天府(南京)官署或孝陵寝殿遗留,大部分有保存价值,应予重视。就所知附记于此。” 1917年农历四月,南京通济门外九板桥处的秦淮河出土“泉字二十九号”和“泉字三十号”两块大明通行宝钞一贯钞版并入藏南京古物保存所 1937年,随着抗战文物南迁,这两块钞版辗转多地运至安顺华严洞 1953 年,两块钞版入藏贵州省博物馆 1959年,“泉字二十九号”大明通行宝钞一贯钞版拨付给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而另一贯“泉字三十号”大明通行宝钞一贯钞版被贵州省博物馆收藏至今。 钞版横额阳文反刻楷书“大明通行宝钞”,横额下是精雕细刻的花阑,四边各刻一四爪蛟龙,四角衬以缠枝番莲,内框上段楷书“壹贯”,两旁九叠篆文“大明宝钞”(右)“天下通行”(左),中有钱纹十串,下段楷书“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洪武年月日”。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54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
00:00 / 1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6: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