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在俄罗斯伏龙芝马利诺夫斯校区合影留念 2004年,原第一集团军三旅旅长严杰,有幸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往俄罗斯军事留学第八期高级研修班的一员,前往久负盛名、历史悠久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诸兵种合成学院(原伏龙芝军事学院)军事留学。 前往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军事留学的7人分别来自七大军区他们是:成都军区的师长高晓勇、济南军区的师参谋长张原、沈阳军区的旅长姜道宏、北京军区的副师长陈学武、兰州军区的副师长周天宏、广州军区的副师长吉荣华和南京军区三旅旅长严杰。 严杰1984年老山作战时,为我团侦察参谋。作战期间,走遍了我团的一线所有阵地。与我们“硬骨头六连”三排潜伏(坚守)138号阵地一个星期,同一个石洞里的生死战友,掌握了小尖山上越军的许多情报,为团首长、我连队攻打小尖山的决策提供了真实的、有效的、可靠的依据! 严杰,江西南昌人,1979年12月入伍,1984年7月至1985年7月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月。 战后历任:一团特务连连长、陆一军侦察营营长、陆一师侦察科长、一团副团长、团长、第一集团军第三旅旅长、江西省景德镇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荣立二等战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多次参加或组织东南沿海重大军事演习,参加了九八九江抗洪,抗台抢险救灾等非年事行动。 转业任浙江省农办副主任(正厅)、军民融合办副主任。 2021年一级巡视员退休。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2
到清华悼念杨振宁 他1942年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1944年获得清华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到1966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并于1964年3月加入美国国籍。1966年到1999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3年到1998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研究所主任。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99年,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正式退休,并任该校荣誉教授。2015年4月1日,放弃美国国籍。2017年2月,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7月,任国际数学与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长期从事基本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和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同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此外,他还获得了拉姆福德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富兰克林奖章、科学成就鲍尔奖、爱因斯坦奖章、玻戈留玻夫奖、昂萨格奖、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求是终身成就奖等,并入选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997年,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421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著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杨振宁文集》《曙光集》《晨曦集》等,发表论文约300篇。2024年1月,以杨振宁为原型的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在北京首映。 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掠影2天前
杨振宁个人简历(YANG Chen Ning,Frank,1922年10月1日— 2025年10月18日),安徽省合肥 县(现肥西县)出生,字伯瓌, 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 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香港科 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 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香 港中文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 长、博文讲座教授,清华大学高 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 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 1942年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 业。1944年,获得清华大学研究 院硕士学位。1948年,获得芝加 哥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 1957年10月,因“对(弱相互作 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的研究以 及由此导致有关基本粒子方面的 许多发现”,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 物理学奖。1964年3月,入籍美 国讨论60。1965年,当选为美国 国家科学院院士。1966年,任纽 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 座教授、物理研究所所长。1999 年1月,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正式退休。2015年4月1日,放弃 美国国籍。2017年2月,转为中 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统计力 学和对称原理、粒子物理研究。 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 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 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 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于 1957年成为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 学奖的中国人。提出的杨-巴克斯 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 体问题研究新方向。曾获得求是 终身成就奖、爱因斯坦奖章、中 国国际科技合作奖、鲍尔奖、费 米奖、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等 奖项。 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103岁。 #杨振宁#杨振宁个人简介#杨振宁个人简历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8
00:00 / 1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