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同志们,十万硕博是什么概念? 近日,黑龙江举办了一场大学招聘会,因参与学生人数高达十一万余人登上了热搜。 有人以玉皇大帝捉拿孙悟空,也只派十万天兵作弊。 更有人提及奉军入关不过十万人,以烘托现场之拥挤、竞争之激烈。 应聘队伍从场馆内一路排到了地铁口,场面令人咋舌。 这并非是普通的人才市场,放眼望去全是硕士、博士,所谓学历光环在这样的人海中黯然失色,在场谁不是硕博呀。 有参与者感叹,满心欢喜而去,结果前面排的都是哈工大的博士。 真如沃创天下。 在就业这条日益拥挤的赛道上,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是金子也未必发光,因为遍地都是金子。 学历膨胀直接反映在岗位与薪资的现实落差上。 文科硕士月薪仅三千五,工科博士四五千的招聘条件已非孤例。 有网友犀利比喻,高校招生时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际,企业招聘时才发现硕士如蝗虫过境,而本科学历更被称为排水沟之清道夫,道尽无数普通院校毕业生的艰难处境。 与此同时,投递简历超过十万份,hr筛选压力巨大,大量人才真的难以被看见。 有网友调侃我只羡慕当天附近的打印店,道出了简历疯狂投递背后的无奈。 这一现象也折射出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曾经稀缺的高学历人才,如今在某些领域已趋于饱和。 就像网友比喻的,阳光玫瑰葡萄从当年的三百块一斤跌至现在的三块钱一斤,而如今的学历不就是当年的阳光玫瑰吗? 考研时以为一路生花,毕业时才知误闯天家。 这场招聘会不仅是一场求职活动,更是一代青年学子集体焦虑的象征性场景。 高学历不再直接兑换理想职业,如何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是摆在每一个学子面前的现实考题。#孩子与父母 #父母与孩子 #求职招聘抖起来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