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金刚经》开示,若能“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其福德之大,乃至用东方虚空、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所有的虚空来做比喻,不如金刚经四句偈的功德。 这福德,不是世间有漏的善果,而是我们本自具足的“心地”在无遮无掩时,自然焕发的光芒。这种德它会产生世间现象的反转跟改变,因为依报随着正报转——当内心的正报(心地)回归清净与寂默,我们所感召的外在依报(世界),也会随之而转。 诚如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的偈语,“心地清凉泉,能润于一切,从地而涌出,普济十方际。”这“心地”,便是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清净自性。它如同一泓清凉之泉润泽万物,却从未动摇,从未染着。世间一切森罗万象,三千大千世界的繁华与生灭,归根结底,都不过是从这内在的泉眼中所涌现的涟漪与波浪。 我们或因肉身的渺小而有疑惑:如此微不足道的“我”,真能拥有这般广大的力量吗?从外相看,我们确实是沧海一粟,然而,从性体来看,我们那寂灭临虚的法身,它尽虚空遍法界。当我们从心地自然涌出的清凉泉,它能普济十方。我们的心就是有如恒沙般的妙用,而不自知把它束缚住,将它囚禁在由分别、执着构筑的方寸牢笼里,从而遮蔽了那如恒河沙数般无尽的妙用。 由此,我们便能领悟,《金刚经》四句偈的功德为何如此殊胜。它所赐予的,并非有形的财富,而是能斩断枷锁、照见本性的般若智慧。其关键在于无所住而住,心如虚空,唯有安住无所住心,才能安住在本来无一物的清凉之中。 当我们不再将心粘着于任何事物之上,无论是善恶、是非、得失,还是对“我”的执着,心地如清凉泉般朗然无碍。此时,万法如白云卷舒,来来去去,而心体如如不动,本自清净。这便是“无所住而住”的大安顿,是回归“本来无一物”的究竟清凉。 让我们时时回光返照,在纷繁的尘境中,识得这“心地清凉泉”的本来面目。当泉眼通达,活水自来,那润泽一切的慈悲与智慧,便会自然涌现,无声无息地,周遍十方。找回这口生命本具的清凉泉,便是找到了普济十方的无上功德。#禅悟人生 #国学智慧 #修心修行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98
00:00 / 08: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每日分享 #唐宋诗词 #苏轼 #古诗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逐句释义 1.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译文:你我阴阳相隔已整整十年,即使刻意不去思念,这份情谊也从未忘记。 (“两茫茫”既写妻子在九泉之下无知无觉,也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渺茫无依,开篇即奠定深沉哀婉的基调。) 2.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译文:你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我满心的悲凉与苦楚,竟无处诉说。 (苏轼时任密州知州,与妻子王弗的墓地相隔遥远,“千里”凸显空间阻隔,“无处话”道尽孤独无措。) 3.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译文:即便此刻能与你相见,你大概也认不出我了——我早已风尘满面,两鬓如霜雪般斑白。 (以“尘满面、鬓如霜”的自我写照,暗写十年宦海漂泊的沧桑,将思念与人生失意交织,更显悲怆。) 4.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译文:昨夜忽然在梦中回到故乡,见你坐在小巧的轩窗前,正对着镜子梳妆。 (梦境细节鲜活,“小轩窗,正梳妆”是夫妻相处的日常场景,与现实的生死相隔形成强烈反差,温情中藏着刺骨的痛。) 5.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译文:你我四目相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泪水不停地落下,打湿了衣裳。 (“无言”胜似千言,十年的思念、委屈、苦楚,都化作无声的泪水,将梦境中的悲恸推向极致。) 6.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想来那明月照耀、长着矮松的山冈(你安葬的地方),便是我每年肝肠寸断的地方。 (以想象中的墓地场景收束,将一时的梦忆延伸为永恒的牵挂,余味悠长,悲思绵绵不绝。)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0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