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元朝文人遗民的密码:《丹山纪行图卷》 1371年冬的这次丹山之旅,实为元朝遗民文人的文化祭奠。在参与的六人中,徐本立、宋僖等皆是拒绝朱明征召的硬核遗民,吴温夫、汪复初则是玉山雅集的后期成员。画卷看似纪游,实则是借道教"丹山赤水"第三十六洞天的神圣空间,完成对逝去时代的招魂。 画面刻意强调的"洪武辛亥"纪年与回避"大明"国号的书写策略,与卷尾戴良书写的题跋形成互文——戴良是1383年被朱元璋处死的遗民领袖,其收藏这幅画的行为本身就是政治宣言。 这幅丹山纪行图虽承袭了倪瓒的经典图式,而顾园却赋予了其动态的叙事性场景:松荫论道,三文士于蟹爪松下展卷沉吟,树干虬曲如篆书的"之"字,与对岸披麻皴的山体构成金石笔意的对话。未过桥文士的踟蹰身影,以"藏锋"笔法暗示时代的困局 担夫肩上竹篓以"介字点"写成,暗藏"个"字的竹叶符号。 青绿设色道观如翡翠镶嵌的墨色山峦,迎接文士的道童手持拂尘,尘尾走势与远山轮廓同构,落叶树与常绿松柏交错,这些既符合四明山的植物分布,又暗喻了遗民群体中"变节者"与"守节者"。 赤水以多层罩染呈现氧化汞的金属光泽,既写实了丹山地质特征,又呼应了道教的外丹术,卷尾虚空处的"无画之画",以纸素原色暗示未来的未定之象。#丹山纪行图 #文物古迹 #名画 #上海博物馆 #顾原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6: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5
程说3月前
程氏家谱南北宗之元皓之辩 明·程敏政根据程文英神道碑和程士庸墓志铭,得出北迁世系为:即:六十世子响陆氏→六十一世育游氏→六十二世皆失氏→六十三世弘失氏→六十四世大辨失氏→六十五世文英潘氏→六十六世皓失氏。程文英,程大辨之子,博通经书,任宋城县、栋阳县主簿,擢万年、长安县尉,左台监察御史,转詹事府司直,历城门郎,长社、武进、朝邑、曲沃、好畤、云阳六县令,魏州司马,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死于官舍。子:程皓、程曜、程义。 程敏政汇集新安世系四十四支程氏,修成《新安程氏统宗世谱》,并作《程氏统宗谱辨》三十七条。在对“二程”上世系的考证中,程敏政不但依据谱谍,更注重以不易篡改的碑、史、志、传、录等有力的资料作证据。他根据李邕碑考证出大辨的世系图,即:“响——诩——皆——弘——大辨——文英——皓”,又根据《陈留谱》、《唐书本传》、赵明诚《金石续录》中的韩义宾《定川别驾程君志》考证,得出“二程”上世系中的一段,即:“皓与元皓果一人”,“皓生日华,日华生怀直,怀直生执恭,执恭生世庸,世庸生岩,岩生秀”。 程敏政说,“今定著以《邕碑》、《唐史》、《陈留谱》为据,夫然后百年之疑一日而决” 。 而南宗家谱“响——诩——颢——绚——南金——元皓”(65世) #新安程氏#休宁县东临溪镇汊口#汊口上村#汊口上村程氏先贤馆#武状元程若川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